第一百零五章 大清动态(1 / 2)

 第一百零五章大清动态

当猥琐的王大官人正在想怎么留住施琅这支黑猫的时候,身处于开封的吕大器老将军正在听着军情处的情报人员报告消息,不时皱起的眉头显示出他的心情似乎不是太爽!

军情处是军参阁下辖的一个附属机构,它是一个专门针对军事,从事对敌侦查、敌后扰乱、暗杀敌人将领等工作的特务机构,里面的人员是从锦衣卫中选拔的,都是多年从事特务工作的精英。

自从去年王维逃来南京,并在史可法的帮助下迅速的控制住局面后,他大肆的将护卫自己来南京的侍卫安插在一些利害的位置上,其中的郦海瑞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全权主持锦衣卫;王三才则挂了一个锦衣卫同知的头衔主管新成立的南京巡检司;陈玉峰被封为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其他几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衔。

此时的五军都督府早已经不是明初的时候的五军都督府了,较之当初,权利大大的下降,甚至处处受制于兵部。

在明初五军都督府刚刚成立的时候,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除亲军指挥使司外的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卫所。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之袭替﹑优养﹑优给等项﹐所属皆上报于府﹐府再转送兵部请选。选定后﹐经府下达都司卫所。首领官之选授和给由﹐皆由吏部。

其它如武官诰敕﹑水陆步骑之操练﹐军伍之清勾替补﹐俸粮﹑屯费与屯种之器械﹑舟车﹐军情声息﹐边腹地图文册﹑薪炭荆苇诸事﹐移与相关机构会同处理﹐各府只有统兵权﹐调兵之权在兵部﹐每逢战事发生﹐由皇帝命将为帅﹐调领五军都督府所辖卫所之兵佩印出征。军还即归印于朝﹐兵回卫所。

等到了明中后期五军都督府失去了参政﹑议政权,由“总内外诸军事”的中枢机构变成处处受制于兵部的单纯执行命令的机构,则是一分为五背后都督府实权削弱殆尽的事实。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只是如今军参阁拿走了兵部的大部分权利,使得这一情况变成了军参阁、兵部、五军都督府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军参阁权利最大,兵部次之,五军都督府再次之。但五军都督府仍然还是拥有很大能量的,所以说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这个位置并没有亏了陈玉峰。

至于新成立的南京巡检司虽然尽管品秩不高,在南京地方事务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是王大官人加强对南京基层社会控制的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署,对南京及周边基层社会的控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以这种布置也没有亏了王三才。

至于锦衣卫就更不用说了,锦衣卫的主要力量潜伏在社会中,北京的沦陷对它的伤害并不大,仅仅只是把锦衣卫为数不多的高层给端了。

在分配职位之前,王维就已经有了思量,在南下那一段时间里,王维一直着手对几位侍卫的考察。在经过王维的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试后,王维发现王三才在人员调度以及基层管理方面有着不错的天赋,陈玉峰则在中央协调方面有些优势,至于郦海瑞则是天生做特务工作的天才。而其他几人虽然也不错,但较之三人却差了不少,王维不可能硬把他们扶上高位,那样不是帮他们而是在害他们了,所以只能给他们一个适合的官位保他们一生富贵了。

在这一年多,这几个机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壮大,五军都督府是因为少了兵部的大半牵绊,南京巡检司则是正式完善壮大。

锦衣卫就厉害多了,王维认为,在崇祯时期,锦衣卫权限大为削弱,所以导致官场**变本加厉,所以开始大力扶持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