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奔袭(1 / 2)

 第八十七章奔袭

————小辉真的感觉好失望,这么长的时间仅仅只取得这么点儿的成绩,大家赏点儿票票不行吗,将小辉顶起来呗。唉,今天小辉值夜班仅发一章……————————————

明清两军此次淮地大战可谓是惨烈,当然这个惨烈多是针对清军而言!这一战,清军死了一个贝勒,两个贝子,十数个奉国将军,数位镇国将军,至于各级领兵大将,像牛录额真、甲喇(扎兰、加兰)额真(也称参领)死了更是不计其数。

死掉的贝勒是爱新觉罗·尼堪,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第三子。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封贝子,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以战功进贝勒。尼堪在满语中是‘汉人’的意思许多人可能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尼堪是条歧视性词语。实际上,尼堪只是个中性词,没有任何褒贬之意。然而,他是满清皇室血统,起个这样的名字……满族对天下的野心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但是现在不管他的名字如何,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他死了,即使有一个花儿一样的名字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至于那两个死掉的贝子分别是屯齐和尚善,二人皆是皇室血统。

历史从来都不会记住死人的,想让历史记住除非有大善或大恶。王大官人突然想到那个时空中的一个朋友所说过的话,‘如果不能名垂千古,那就让我遗臭万年吧’,当然这句话是开玩笑的,但也不得不说这句话说的很有些味道……

王大官人不是不想继续追击,而是满清如今已经入关,他们对于黄河以北控制力度已经非常强了。

再说阿济格与多铎分别领军南侵,虽说多铎部如今被王大官人给打残了,但先前他们所过之处当地多以投降,又有李自成大顺军不敌清军一路败退,这更是令清军对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力进一步的增加!

如今的满清是要争天下的,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所过之处皆是残砖瓦砾!至于早先的尚可喜部虽有强抢掠夺却没有胡乱的为祸地方,是以清军过处地皮被刮掉了几层但却没有杀伤百姓的性命!

早在去年四月初四日,即吴三桂刚刚叛归山海关之时,满人已经意识到实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企图的时机到了,满清的内院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认为“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主张立即出兵进取中原。

他提出了,“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秋毫无犯”!

即不仅在战略上改变得城不守之策,要入主中原,在战术上也要招揽民心。

多尔衮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清军虽然没有一下子完全改变过来,但在入关之后虽有抢掠却已经甚少杀戮了。

而且,就算是王大官人想追击也没有办法了,黄河南岸的门板床板之类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黄河的冰可支撑不了再一次的践踏了。兵法上也比较忌讳这样的状况,如果真的这么做岂不是给清军半渡而击的机会吗?

就算真的能无损的追过黄河,如果遇到的清军的援军,亦或清军在大城大埠严守,只要明军稍有挫折,那就会给本已虚弱不堪刚有起色的南京局势曾加不确定因素,这无异于横生枝节,真到那时就只能徒呼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