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那水 那雪 那淫(二)(1 / 2)

 第六十五章那水那雪那淫(二)

北宋是颍州西湖最为繁荣时期,西湖建筑已蔚为大观。

文庙在湖东南岸,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蔡齐知颍时所建。包括棂星门、启圣祠、朋伦堂等建筑群依次排开。文庙历三百四十年圮于水。明洪武十一年(1377)迁建南城东街。

清颍亭在会老堂附近。晏殊罢相出守颍郡,常优游湖上,舒徐颍水之滨,作亭城阴以自颐养,俯瞰颍水,故得此名。苏轼兄弟曾于此亭分别,有“别泪清颍”诗句。

清涟阁面临西溪,晏殊知颍时建。阁高三层,下临深溪,有危楼百尺之势。古木阴深,碧漾风清,为西湖胜景。

去思堂初名清涟阁,晏殊既去,民不能忘,更其匾额为“去思”,遂为此堂。

会老堂是宋熙宁四年(1071),欧阳修致仕归颍,赵康靖公概年逾八十,自南京(今河南商丘)来访于湖上。时吕公著为郡守,作堂于西湖书院旁,名叫“会老堂”。明三暗五,重梁迭架,柱石斗拱,砖刻花纹,形式古朴。壁间有月门相通,窗为六角形,堂前棂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仍存。

聚星堂在会老堂前,过望佳桥拾级而上,便是聚星堂。凡三楹,宋代颍人为纪念知颍名宦而建。额上题:“颍滨星聚”。

六一堂在会老堂后,凡三楹,宋熙宁五年(1072)建,为欧阳修终老之所,欧阳修著《六一居士传》: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三桥即飞盖、宜远、望佳三桥,为欧阳修知颍时所建。飞盖桥,耸架在湖东南的直溪上,曲桥朱栏,倒映湖底,上通车马行人,下通画舫游艇。宜远桥,在西溪西南烟波空阔处,曲桥朱栏,古木映衬,南望清涟阁,北临白云间,境至清绝,如在尘表。望佳桥,在州岛南陂下,高大宽广,当年车马喧闹,游人如织。欧阳修咏“望佳桥”诗云:“笳鼓下层台,旌旗转长屿。桥响骛归轩,溪明望行炬。”

苏堤并不是杭州西湖独有,颍州西湖也有苏堤,苏堤是出汝阴城向西北,蜿蜒曲折直到西溪的一道湖堤。宋元祐九年(1091)苏轼知颍而修,夹堤间种桃柳,阳春烟景,桃红柳绿,倒映湖底,宛如一条彩带直系城头。

书院在澄源堂右侧,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续建。明正德间废。嘉靖间重修再废。

西湖三闸是苏轼守颍时修,调剂西湖水以溉农田。明代废。

西湖亭是在梧柳风堂后,宋代重建。额曰:“胜绝”,故又名“胜绝亭”。这里水月空明,秋夜玩月最佳。亭中碑记很多,中有苏轼真迹石刻:“颍州西湖,月夜泛舟;听琴一首,东坡居士”。“坐河汉,药西罅,使我冰雪肠。不为谁来疑为我,与君水天浮四方。”字体风韵,笔力遒劲,人们往往拓帖临摹。

葵亭在州岛以东不远处,吕公著通判颍州时作。额曰:“葵亭”,亭后有园名“青圃”。

竹间亭在葵亭东南,近关帝庙。翼然湖上,幽篁丛生,为消夏佳境。欧阳修退居颍州抒怀诗有“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