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行军一路上!(1 / 2)

 第六十章行军一路上!

经过深思熟虑,王维最终同意了顾炎武的自荐。

王大官人虽然爱才,但哪一个大才不是经过风吹雨打,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才做出一番成就!

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若不然,一旦成就来的太快太容易,那人便不会太珍惜,以至于会做出一些出格之事,左良玉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在淮安休整了两天,救**才不紧不慢的向颍州行去,不紧不慢是为了能让救**时刻保持一定的战斗力,毕竟密探来报说清军即将南下,虽然不可能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但王维还是希望救**时刻都要谨慎,最后养成习惯,形成惯例!。

小心驶得万年船,对待军事,王维任何时候都不曾轻忽!

在途经中都凤阳的时候,王承恩极力恳求王维去凤阳拜祭一下大明的祖先,大明是一个极其重文尊儒的朝代,而既然与儒家有关,自然对于儒家礼法极为重视,对先祖祭拜之事极为严格。

在1635年的时候,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了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此事震惊了朝中内外,而后崇祯皇帝严令追剿反贼,即使当时大明帝国的财政已经败坏不堪,崇祯皇帝还是播下了款项修缮祖陵。由此可见,有明一朝祖先坟茔与祭祀之事在明朝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而且,中国人一直以来就尊重先人,已经深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

而后来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与崇祯皇帝秘密谈判被崇祯拒绝也不乏与反贼掘了明皇室的祖坟的事有关。

中国人历来对于祖先都是崇敬的紧,即使是到了现代也不减一分。至于一些不孝子女,那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了,林子大了,什么样的混鸟都有!

此次行军,郑成功被王维放回了泉州,因为即将到来的清军已经消磨了王大官人为数不多的耐心,他需要郑成功回去催催,而且他也相信自己提出了条件可以打动郑氏一族!

而另一方面,郑成功人家擅长的是海战,应要人家跟来也不妥当。再加上上一次与尚可喜部一战已经让郑家看到了救**的威力,这个震慑的作用也已经表达出来了,相信郑氏一族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一次的大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朝中王维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朝廷的权利中心已经构架出来了,处理事务也都有了一套准则,自然不用王维操心。

拜祭祖陵的时候,王维让吕大器与顾炎武陪同,至于王承恩,他根本就未曾与王维分开过,自然也是随侍王维的左右。

与皇帝一起祭拜皇室祖先一事对于吕大器与顾炎武陪来说,是极大的荣誉,历来这种事都表示皇帝对臣子的重视,是以两人也是倍感有面子。

本来祭祀皇室祖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王维强烈要求一切从简,还摆出了一番不愿铺张浪费、不忍如此耗费百姓的钱银的样子。

当然,事实上王大官人是怕麻烦,这一番说辞也是为了应对一干的清流们的口水。而且这也不是王维的祖先,一切从简就是。

但真到了祭拜的时候,王维还是真心的祭祀一番,一切礼仪都做到了位。毕竟这些沉眠于土中的是孕育了大明的一帮人,是真的值得尊敬的。

而且,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当为后世子孙所敬仰!这些沉眠于土中的孕育了大明的一帮人也是值得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