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首战(二)(1 / 2)

 第五十一章首战(二)

“陛下,这道理你却不懂了,虎狼平日若是喂饱了鱼肉,他们吃饱,那还有劲头去抓捕猎物,兵卒也是一样,平日里若是让他们过的舒服,谁还有心思上阵杀敌,平日里让他们苦些,战时开拔、犒赏厚些,才是正理,士兵才会用命!”

吕大器这话也有几分道理。

但王大官人听到后,眉头皱的更紧了,连这么一个朝廷重臣都这么说,可见其他人其他官员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这一幕是王维在看到扬州的兵丁的低劣待遇时向吕大器发问的,王维在来到扬州后就对百姓和士卒做了一番调查,而锦衣卫早在王维到来前就已经对扬州做了详细的调查,可是调查结果让王维异常无奈!

兵卒们穷苦成这个样子,还能有什么战斗力,可吕大器这样的老将军,说的这般煞有介事,也由不得王维不信。

但听归听,既然有军饷这个说法,又有当兵吃粮这个讲究,别人给你卖命厮杀,你不给足了报酬,谁会听你的,谁会给你拼命,而且如今这时代,什么民族,什么国家,这些概念还都很模糊,士兵们心中没有这个,能抓住心的,就是拿足饷,吃饱饭,然后用训练和纪律约束住,而如今的救**就是这么个做法!

“带几天的干粮,你领着你的马队侦查敌情,务必将敌情探寻清楚!”王维对着一队侦察队的队长说道。

这名小队长敬了个军礼后,快步上马,发出了出发的指令,只见一批批快马四散开来,向前方探寻去了。

王维这伙大军有八千多人,一个营的步兵,一个营的炮营,还有个营的车营,这就是王维所谓的诱饵了。其他大军都在几十里外,而骑兵军就在王维这伙大军的后方十几里。

其实,清军的这伙军队早就被探查清楚了,人数在三千人左右,领军大将是豫亲王多铎手下大将尚可喜,属汉军镶蓝旗,其人用兵颇为狠辣。

别看尚可喜如今是清军大将,其实之前他与其父都是明军将领,只是后来他归降了清军!尚可喜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农历八月初一(西历1604年8月25日)生于海州卫(今辽宁海城),1623年(明代天启三年)从军;1625年(明天启五年)其父尚学礼攻击鸭绿江口旋城(今辽宁省东港市),中后金伏兵,战死;633年(明崇祯六年)长兄尚可进参加孔耿之乱,降清;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率部航海弃明投金,部队被封为“天助兵”,发还被俘人口,封总兵官;1636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加封“智顺王”,移师海州;1644年(清顺治元年)尚可喜随摄政王多尔衮入关;

其父尚学礼,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战殁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享年52岁。官至副总兵,长期镇守辽东沿海一带,是东江总兵毛文龙部下。1625年,带领敢死队由抚顺赫图阿拉城后身偷袭后金首都,不意事败,后金调集数万人马救援首都,尚学礼与另三位副总兵及全体敢死队成员阵亡乱军之中。此事之后不久,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尚可喜长兄尚可进,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亦为辽东名将,明崇祯六年(1633年)阵亡于对后金的作战中。

尚可喜从军后,效命于东江总兵毛文龙帐下。官至广鹿岛副将。及至1629年袁崇焕斩毛文龙,皮岛总兵黄龙接任,黄龙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因后金大至自刎而死,继而沈世奎接任。明崇祯七年(1634年),沈世奎诳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此事为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等人侦知,尚可喜遂有去意。

于是,遣许尔显、班志富诸部下前往沈阳,与后金接洽。皇太极闻之,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名“天助兵”。尚可喜携麾下诸将、辖下五岛军资器械航海归降。皇太极出城30里相迎,赏赐珍宝无数,发还先前所俘虏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彼时后金所俘100余人,尚可喜二位夫人乱中自尽)。旋即封总兵官,隶汉军镶蓝旗。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加封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尚可喜智顺王,此清初“三顺王”。并将海州赐尚可喜为封地,家口旧部安置于此。受到皇太极极高礼遇。

松锦之战中,从攻松山、杏山等地,立下战功。后随多尔衮征讨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琮签订城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