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效果(1 / 2)

 第二十四章效果

步兵新兵们每日的训练有,一个时辰的火器训练,由于耗费太多,只能大多数时间拿着空枪练习步骤了。

两个时辰的刺刀训练,这让新兵们吃够了苦头,每每过后新兵们的全身都会格外的酸痛。

一个时辰的体能训练,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体力,就不能做一个合格的士兵!

还有半个时辰的短弩训练。

还有两个时辰的队列训练,队列训练王维采用的是队列交互射击,士兵两排一队,前排蹲下,后排站立,发射后退到最后面进行装填,后面又有两队以准备进行替换以达到持续的火力。

其实早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将沐英征讨云南叛军思伦发,根据敌象兵打前阵的特点,他命令“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待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前行退后,次行继之;又不退,次行退后,三行继之。”

这是最早的火器战术,但并没有做为制度流传下来,西方和日本军队在十五世纪末期,开始使用火器并排轮放战术,就时间上来讲,比明军晚了一个多世纪。

在明成祖时代,提出了一种“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神宗年间,火枪战术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托战车,把鸟枪和佛郎机铳搭配在一起进行作战;一种类似于日本的三段射击,《明实录》里边记载:神机营铳手分三排站中间,刀手和枪手站在两翼。

但随着明朝的日趋没落,在后来的实际运用中,明军似乎没有一次严格执行过这些战术纪律,最典型的当属萨尔浒之战,明军面对清军骑兵冲锋,立即“火器齐发”,然后就完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骑兵们则需要锻炼短斧和标枪的投射,长钢弩的射击,马刀的劈砍,马队的队列进攻和后退等。

炮兵则要严格的多,不禁要训练炮阵的迅速形成,还要训练角度的估测,距离的测量。王维更是要求炮兵训练一些密集射击、挤压射击、覆盖射击之类的炮兵战术。

除此之外,新兵们还被王维强迫性的命令识字学算,因为王维认为只有懂得多的兵才是好兵,对于那些腐儒们所谓的‘兵贵以愚’的说法王维是不屑一顾的。

但由于文人士子们看不起武人,王维竟然找不到给新兵教书的先生,就算找到了,人家还不愿意,这让王维大为火光。

而且教六万多人那需要很多教书先生,王维只好以后再作打算。

新兵们的训练很艰苦,但在王维的带领下都坚持了下来。

此外每天王维还要求对新兵们进行半个时辰的精神建设方面的训练,王大官人可不想在养出吴三桂那样的白眼狼!

每天吃饭前,都能听到新兵们高喊“忠于陛下!忠于帝国!忠于百姓!忠于朝廷!”之类的话语,这是王大官人最最无耻的一招。

不要小看这些方法这些话,这样能对新兵们进行类似洗脑的效果!君不见做传销的就是这样干的嘛!

至于偏军们,则和其他人训练的不太一样,虽然他们大部分训练像步兵一样,但是他们还多了一项车阵的训练。

这是王维和几位军参臣讨论后决定的。

大明的战车是有屏蔽的车和威力很强的火炮的结合物。众多战车组成的车营,是有足之城、不袜之马、移动的火炮,集城他的防韧性、战车装载机动性和火炮的杀伤性于一体,能攻、能守、能移动。载火炮的战车为现代战车的雏形。

战车的大发展时期是在嘉靖到万历这一段时间之内,在这期间出现了两个对战车发展作出了相当重要贡献的两位将领,一个是戚继光,另外一个就是俞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