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王维的奇思妙想(1 / 2)

 第二十二章王维的奇思妙想

亲自主持火器局后,王维每天除了处理政务、查看新军进度外,还多了对火器局的重视。为了方便对火器局的主持。

王维下令将火器局从南京城里的冶城搬迁到了新兵营旁的长江边,这样不仅方便了王维对新兵营和火器局的控制,也更加让火器局变得更加安全、保密性更佳,毕竟旁边就是新军营!

而且这么做还让王维有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火器局的新址就在长江边,可以通过转轮等机械利用江水的动力,大大方便对火器的制造。

这年头,运用水动力进行生产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再加上明末对西洋技艺的大力引进,一切都不是问题!

而另一方面,王维发现工部的一些官员对于匠人们太过于苛刻,不是生产要求方面的苛刻,而是对匠人们工资和生活上的压榨!

不但克扣匠人们的工资,还压榨他们为自己做私工为其牟利。因为明朝匠人是世袭,不能改工作,即使被压榨也没有办法转行!

发现这种情况后,王维严令不许克扣匠人工资、严禁私自指使匠人,大大的改善了匠人们的生活,一个个工匠更是对王维感恩戴德,王大官人很是领略了一把做伟人的感觉,很有林肯解放黑人农奴当时的感受!

王维早在建新军之初,便已经规划了新军的装备,既然是新装备那自然要统一,如果向以前的明军那样一个个火器五花八门的,还多是不合格的次品,打死的敌人还没有炸死自己人多!怎么能形成有效的火力群?!

单兵火器,王维针对鸟铳做了一些改进,既能让鸟铳更加犀利,也不至于如今的技术做不出来。

王维的规划中,新鸟铳是火绳枪,虽然如今已经有了撞击式燧发枪,但由于技术不是太成熟,容易发生故障,王维就没有采用。

新鸟铳长达一米六,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后托有弧度,类似后世的托把,方便射击,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新鸟铳为后镗枪,后堂口开在右侧面,这样是为了防止开枪士兵瞄准的时候火药炸镗对人眼的伤害。装填时后镗口打开,塞进子弹和火药,然后关闭起来仅留有针孔大小火绳的缝隙,方便点燃。新鸟铳装药量和口径都有增加,口径被统一定在了十二毫米,这样是为了增加威力,而为了防止炸镗又对其后镗都进行了加厚。前端装有刺刀,刺刀长30公分,可装卸,卸下既是匕首可用于贴身肉搏,装上后整枪便是像冷兵器的木枪一样可用于挑刺!整体枪重十三斤,装上刺刀后重达十四斤半。

至于铅弹,则按王维的要求被制作成了流线锥形,这倒是费不了多大功夫,特别是有了水力冲车后,只要在铁板上钻出圆锥形的空洞,填上铅料,冲车一压便成了。先前明军一直用的都是圆铅弹,新铅弹明显比圆铅弹更准些!而且旋转的子弹杀伤力更大!

而火药,王维则要求按近代黑火药的标准配比(硝75%、硫10%、炭15%)。还要用湿制法制造,先将各个成分浸水润湿,然后混合起来作成大饼状,在晒干或风干后打碎,用细筛子筛过,火药粉会变成小颗粒状,然后装在大桶里不停翻搅,磨掉颗粒的稜角并加入石墨抛光。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火药各成份分子间构成比较稳定的结构,长程运输时不易分解,而且颗粒间的燃烧空间较大,容易均匀地燃烧。好在王维上军校的时候,学习火药历史的时候还算认真,这些都还记得。

防护方面,王维只要求一顶铁壳帽和一个护心镜,毕竟是火器部队,如果你弄得整身铠甲也不方便,再说,那不是更费钱嘛,而如今的朝廷最缺的就是钱!

另外每人还配有一把短钢弩,近身搏斗是更容易取得先机。

骑兵则没有配火枪,毕竟坐在马上也不好瞄准和填装!人手一把长钢弩和马刀,毕竟用长弓的话,那得数年甚至十数年的练习,而钢弩却不用那么久!

新马刀有点类似日本武士刀,但却进行了加厚,长达一点三米,可双手握刀,利于劈砍。虽然王大官人不太喜欢日本人,但不得不说日本武士刀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很是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