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为什么要分成(1 / 2)

 这场“碰头会”规模奇大,李俭很好奇自己作为个体战力的代表出现在此处有何意义。</p>

猎杀海洋生物的可能性从一开始便做完了理论验证,作为战力角色,李俭出现在碰头会的意义基本在他被告知接下来的猎杀目标要向海洋生物倾斜时便已完成。</p>

但碰头会上还未有人离开,主办方也没表示,李俭不愿带头离场,便在会场中充当背景板,时不时听上一耳朵。</p>

“……灵气复苏前的钢材年产量最高为十一亿吨,刨去基建所用,全都投产成渔船,需要多少钢材?”钢铁工业代表正和船舶代表交谈,李俭凑过去旁听。</p>

“这很难一概而论。近海渔业船舶和远洋渔业船舶是不一样的,按照过去的需求,船自重与最高载货重比例是四比五。小渔船就不讲了,没有小渔船敢在这时候出海。近海捕鱼周期起码半个月,远海捕鱼周期能从三个月到半年。”船舶代表身边是之前抽过去的渔业代表,在钢铁工业代表过来讨论之前,他俩先吵了得有十多分钟,边吵边摇头。</p>

“就算每次捕鱼都能满载而归,按照作业周期最短的近海规模以上捕鱼来算,半个月回一趟,我把这中间补给、换人的时间都刨了,一年出满二十四趟,百亿吨鱼就要三亿多吨钢材造船。再把钢材造船的时间算上,就算从现在开始,钢材就能一股脑地变成船,年钢铁产量匀速变成出海船舶,初中生都知道钢材投入量得再乘个二,这就要七亿吨钢材了。更不用说造船需要时间,建设造船厂也需要时间,还需要大量人力。”船舶代表掰着手指头,向钢铁代表提出一个不可能达成的数据。</p>

最不可能的是,这个数据建立在一切都会丝滑进行的前提上。钢材能够丝滑无比地生产完就投产成船舶,船舶能够不考虑人力物力地出航捕捞,近海渔业船能在半个月周期内捕捞足够装满货运仓的海洋生物,顺风顺水毫不停息地来来回回,完成年捕捞量的百亿目标。</p>

事情不可能会那么顺利。</p>

钢材不会自己变成船舶,旧有的造船厂在灵气复苏后基本都已闲置报废,重新开工需要时间。</p>

出航捕捞需要人力物力,就算现如今的修仙者可以靠力大砖飞实现很多事,但终究需要人力。</p>

近海捕捞不是万能药,这场目标百亿吨的捕杀活动并非只针对近海。这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选择的与整片海洋中的海洋生物开战,并非经济活动,而是生存战争,不去远洋,远洋和深海的海洋生物不会自行游到近海让人捕捞。</p>

更不用提次次都半月一趟,顺风顺水。</p>

令人心痛的数据摆在面前,理论模型越是精致,计算得到的结果越是可信,这场年捕捞量百亿吨的前置条件需要便越渗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