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开荒(2)(1 / 2)

藩乱 吃饱除人 0 字 10个月前

 自打定要“买地当人”的主意开始,夫妻两人就这样一点点从日常微薄的口粮中省下粮食。</p>

又得在防止地主老爷发现的前提下,偷偷从羊群中一点点的薅下羊毛制成毛被、毛衫,怕被本乡人发现,还得走上几十里的山路去隔壁集市上换成钱。</p>

从打定主意开始算起,到买下山脚下这个羊圈木屋,以及木屋后面的一个没水源的小土包,全家就用了十几年。</p>

而能买下这块贫瘠的小土包,也是因为他们夫妻为人热心,广结善缘。</p>

平时乡里人遇到事情能帮就帮,也不去在乎别人的白眼,男人肯下力干活,妻子又不乱嚼舌根。</p>

虽然是逃难的外乡人,但口碑好,加上地主老爷心善,周围邻里也不阻拦,才有卖给他们的。</p>

要不然,夫妻连买地的资格都没有。</p>

“为什么?有钱还不行吗?”吴世璠不解问道。</p>

“是的,不行。因为他们不是本乡人。”老翁看了看少年,跟少年解释这其中的缘由。</p>

其实,老翁说得不准确,不是不能卖给外乡人,而是通常是轮不到他们。</p>

乡里卖地卖房是大事,要讲规矩,讲究“先问亲族,次问宗族,再问地邻”。</p>

一块地或者房子只有直系亲属不想买了,本家的宗族也不要了,还得问问邻里后,等邻里确认不买了才能卖给其他人,并且买地、买房人的人品和名声也要得到邻里人的认可,这笔买卖才能成。</p>

如果买地、买房的人品德和名声不好,邻里人是可以联合起来告到县衙,把这通买卖给搅黄了。</p>

买地、卖地是买卖双方的事,与他人何干,邻里凭什么介入?</p>

原因很简单:你把地或者房子卖了,拍拍屁股走人,可邻居还得跟恶领打一辈子交道呢!</p>

哪天要是跟恶领当了邻居,这边我养的鸡丢了,那边田地里的菜被挖了,你说我咋办?这事会不会令人浮想联翩?谁不想有个好邻居呢。</p>

其实这种情况,是源于宋朝成文律法中的“亲邻制度”。</p>

宋太宗雍熙二年(986年),宋刑法规定:凡出卖产业者,首先要一一问询四邻,如若不需,方可与外人进行交易。</p>

甚至还规定到了询问的先后顺序,就是先东南为上,西北为次,连谁先谁后都给规定好。</p>

传承到后来朝代,虽然律法没再规定,但这种“先问亲邻”的做法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习惯。</p>

所以买房买地这事有钱也没用,除非……得加钱。</p>

毕竟,钱能解决人生中绝大多数的问题,剩下的极少数,就得加到对方无法拒绝为止。</p>

“祖上夫妻历经万苦,有了这一点点荒地之后,连歇口气都没办法,就要开始攒粮食了。”</p>

说到这里,老翁缓了缓,歇了下,敲了敲烟叶早已抽完的烟锅,对烟锅里剩余的灰末大力的吹了口气,用气流把烟锅里的残末清除干净。</p>

再从怀中掏出少年孝顺的那袋烟叶,从中捏出一些,塞入烟锅里后轻轻的夯实。又慢悠悠地点起火来,闭上眼睛,美滋滋地抽上一口。</p>

老头一脸悠闲,甚至带着一个戏谑的意味。他知道他的故事,已经成功的吊了起眼前这个少年的胃口。</p>

虽然是跟少年讲故事,但也没打算让吴世璠那么顺利就获得故事剧情的发展。</p>

老翁一副“我不急,我慢慢来”的样子,看得吴世璠心里直痒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