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祀完先延平王后,郑经及左右随从就来到泉州学宫祀拜黄道周,告慰忠烈。</p>
其实,泉州学宫一开始,祀拜的并不是黄道周,而是祀拜洪承畴。</p>
在永历廿九年二月初(1675年)的一天,已经攻占泉州的郑经在下朝之后,与冯锡范等亲信随从几人,在泉州城内微服私访,体察家乡的民生民计。</p>
郑家,祖籍是泉州南安。</p>
未曾想郑经一行几人,走到泉州学宫,见学宫内人头攒动,烟火缭绕。</p>
以为泉州百姓、学子心慕圣贤教化,正在祀拜圣人。</p>
后来才发现,泉州学宫内所祀拜之人的竟然是洪亨九!</p>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p>
累迁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后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大破李自成部。</p>
李自成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仅余18骑逃入商洛山。</p>
洪承畴原起于微末,少年家贫,11岁便辍学帮助母亲做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p>
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洪承畴因此重返学堂。</p>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把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借来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p>
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p>
后来洪承畴进入官场,崇祯皇帝极力支持提拔。</p>
为表达自己对大明皇帝的忠诚与感激,洪承畴曾在自家门前贴了副对联:</p>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p>
崇祯十二年(1639年),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于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次年被俘于松山。</p>
崇祯皇帝听闻大军兵败、洪承畴被俘后“骂贼不屈,惟西向叩头,称天王圣明,臣已力竭,死之”的忠义之举,震悼痛哭,决定亲祭议谥。</p>
崇祯十四年六月,崇祯皇帝下旨,对洪承畴赐祭九坛(《清史稿》记录为一十六坛),在正阳门内关帝庙中设立祠堂,皇帝亲议谥号,供奉洪承畴牌位。</p>
未曾想崇祯皇帝的祭奠尚未结束,就传来了洪承畴降清的消息。</p>
顿时崇祯如晴天霹雳,颜面无存,悲痛欲绝。</p>
彼时,京城百姓皆咒骂洪承畴是无君无父的叛徒,纷纷自发来到京城的昭回靖恭坊,俗称“锣锅巷”的洪承畴家中(今京城东城区南锣鼓巷59号)。</p>
众人往洪府泼洒猪粪、黑狗血,并大声咒骂洪承畴。吓得洪母及其妻儿不敢外出,对自家男人贪生怕死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p>
崇祯皇帝对洪承畴是真厚道。</p>
直到李自成的大顺军从德胜门打进京城,乃至到煤山上吊自杀,崇祯都始终没有为难洪承畴家人。</p>
最终洪承畴随清军入了京城,还能阖家团聚。</p>
据说,后来洪承畴功成名就,在老家泉州南安建了一座豪华府邸,建成入宅之日,宴请乡邻百姓、洪氏宗亲、好友故交前来。</p>
而南安百姓不齿有这样的同乡,洪氏族人羞于有这样的宗亲,以致亲朋故旧无一登门拜访。</p>
连洪承畴老母及弟弟,也拒绝入住。</p>
洪母及亲弟指天发誓,“头不戴清天,脚不踏清地”。洪家老母及亲弟一直住在船上,直至去世。</p>
此为后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