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陈先生王佐才也(1 / 2)

 看着有些咄咄逼人的许敬宗,陈青兕并没有任何拘谨,而是很自然的笑道:“我若能做主,令孙自然当得。”</p>

许彦伯闻言大喜过望。</p>

凭许敬宗的权势地位,许彦伯蒙荫入仕,只是一句话的事情。</p>

许彦伯最初没有科举之心,根本看不起所谓的状元。</p>

但许敬宗的一番话却改变了他的态度。</p>

许敬宗政治嗅觉超凡,从李治对待人才的态度上分析出了一点规律,判断出状元进士在未来数十年会越来越重要,甚至同文官入相联系在一起,至少在李治朝是这样的。</p>

现在趁着有机会能够获得状元,先一步将之争取到手,免得以后徒生波折。</p>

若让陈青兕听得此话,只怕会对许敬宗竖起一个大拇指,这份见识,无怪会成为李治朝唯一的常青树。</p>

历史上随着科举制度逐渐形成,渐渐就形成了进士、明经和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宰相这不成文的规矩。极少个别非进士出身的宰相,甚至会受到鄙夷耻笑。</p>

不等许敬宗说些什么,许彦伯已经上前作揖礼拜:“先生提携之恩,学生此生不忘。”</p>

许敬宗却听出了弦外之音,挥手制止了许彦伯道:“陈先生似乎有别的意思?”</p>

因为盛唐体,许敬宗对陈青兕的印象并不好,只是他爱惜名望,身居高位,不便与之计较。</p>

但陈青兕潜力巨大,许敬宗动了提携之心。</p>

宫体诗、盛唐体互不兼容,但他许敬宗却能包容陈青兕,亦可向世人展现他的宰相胸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