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杜预养望,天下敬仰!(1 / 2)

至圣先师 泡泡泡 0 字 8个月前

 作为现代人,杜预比任何人都清楚,女孩占据人口的半数,受过系统教育的女孩,能发挥的力量不逊色与男人。

大唐若能领先十国,开启女子受教育之先河,便可在国力上大大领先列强。

而儒学,关系他杜预个人成就,更关系大唐的未来国运。

唯一真圣留下的君子六艺,自然是帮助人族在万族并起时,屹立不倒的法宝,但只凭君子六艺,无法让人族更进一步。

杜预要革唯一真圣的命,颠覆性推陈出新,成为至圣先师就一定要立功立德立言,创立属于自己的新儒家理论,并推广于世。

杜预创办儒学学校,就是核心的种子。

王异能将他的心血,变成现实,茁壮成长,乃是对杜预最大的支持和助益。

杜预拍了拍王异肩膀,王异娇躯一颤,急忙躲避,但俏脸依然羞红了。

杜预笑了笑道:“别误会。我是感谢你对学校的付出。我知道,在这世界,作学校没你说的那么轻描淡写,难度极大,还要面对各种刁难。若非是你,换成别人,绝对没有今天。”

王异娇靥绯红,杜预这短短两句话,却让她由内而外,都感动得无比舒爽。

这,就是杜预的肯定嘛?

杜预正色道:“从明日起,我便亲自去儒学、女学教书,所谓百战归来再读书,应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天,他果然如约去了儒学、女学,以举人之身教授知识。

这下,滁州轰动,人人奔走相告。

“杜解元,竟然去教书了?”

“他亲自去儒学授课了,听说以后还要日日都来。”

“这可新鲜见闻了,我儿子就在儒学中。”

“杜解元天下名士,竟教小孩子蒙学?”

不光滁州,连大唐各地的士子,都呼朋唤友、闻讯而来。

名动天下的杜解元,公开授课,谁不想听?

说俗气一点,杜预虽然归隐田园,但他在大唐的影响力,早已超过了所谓的名流名士,连朝廷都忌惮无比,在北伐军、各地拥有异乎寻常的影响力,谁不想搭上杜预这条大船?

过去,读书人想巴结杜预却进门难,光是门房奔波儿灞兄弟那关就过不去。

如今杜预亲自授课,听课总是拉关系的绝佳机会吧?

仰慕杜预者、攀龙附凤者、爱慕诗词者、渴望求取科举真经者····

滁州城中,大小客栈,竟然一夜爆满。

开讲当天,前来求学之人、不服气之人、看热闹之人,将儒学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翘首以盼、眼巴巴盯着杜预授课,连树杈上、墙上、房顶上站满了求知若渴的读书人。

杜预也不藏私,不慌不忙,也不驱赶,任由谁爱围观谁围观,只从容淡定,对蒙童、小学生们教授他亲自撰写的三百千、弟子规等教材。

杜预以堂堂举人文位,连镇国大学士都杀了好几个,教这些小学生自然信手拈来,深入浅出,便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等讲得透彻,并将他糅合了儒家与现代的先进思想渗透进去,将一众小学生、蒙童、老师乃至远道而来的求知者,听得如痴如醉。

不光那些一心求知、虚心听课的学子,大呼过瘾,两眼放光,就连动机不纯、前来巴结的士子,也纷纷被杜预渊博学识、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讲课征服,心悦诚服拜在他脚下,口称先生、夫子。

杜预讲课,才气涌动,天花乱坠,黄钟大吕,声震八方。

听他讲课,已然变成一种大唐读书人圈子的时尚。

读书人们,议论纷纷。

“喂,你去听杜夫子讲课了吗?”

“杜夫子?他开学堂了吗?我怎么不知道?”

“他确实开学堂了,但不是对秀才、举人讲,而是对····蒙童讲课。”

“蒙童?我们都考上举人了,还听什么蒙童?”

“不,你听我的,今天下午还有他一节课,讲【增广贤文】的,你一定要去听听。如闻天籁,大有裨益。”

“···好吧。”

听完杜预讲授【增广贤文】,远道而来的一众举人、秀才、童生,如痴如醉,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听杜夫子讲课,三月不知肉味!”

“绕梁三日,我耳边脑海里全是夫子的声音。”

“太好了,感动的我涕泪横流。”

“从未听过这么好听的课,从来没有这么感动的教授。”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仰之弥高、钻之弥笃啊。”

“越想,越觉得杜夫子太渊博了,他比我们岁数还小,从哪里来那么多知识?”

“要不,人家是大唐诗仙?谪仙?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连蒙元鞑子都不敢南下了。”

杜预淡定从容,每天生活非常规律、惬意。

早上,他与娇妻美妾一起做晨间运动,锻炼身体,种地播种(确信),躬耕自家田地。

上午,他读书、练字、养气、写书。

中午,他再美美睡一觉,养足精气神。

下午,在娇妻美妾伺候下,起来后的杜预,施施然来到学堂中,讲授两节课。儒学一节,再去女学教一节。每节课一个时辰。

晚上,返回陋室的杜预,再看会书,红袖添香,谈笑一会,天黑就寝。

而随着不断授课,杜预的名声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