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备战(1 / 2)

 山海关面相关内那头和关外的地势差不多,都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朝廷各镇兵马一路小跑着过来,打前面的那些很熟悉,但远远的也看不清都是什么人。

城头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对方毕竟还没到射程范围之内,主关城周遭七卫十关口的吴军兵士也便只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直到漫山遍野都布满了朝廷兵马才倒吸了一口凉气。

谁都没想到朝廷会有这么多兵马来征剿山海关,此前他们都被吴三桂蒙蔽的不轻,一直以为朝廷只是虚张声势。

直到现在,他们才是恍然大悟,原来此前是自己一直在自欺欺人罢了,朝廷一路实打实的打过来,岂能是虚有其表。

放眼望去,只见大明的玄鸟旗分散的到处都是,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朝山海关各卫、关口进发过来。

三个方向又缓缓竖起了各镇将帅的字号令旗,逐渐形成三个集群阵列,轰隆隆的杂乱脚步声许久才逐渐平静下去。

在这三个步兵集群阵列最北侧的地方,地上一阵颤抖,乌尔迈带着兀良哈镇的蒙古骑兵正在绕成一个大圈圈。

远远看过去,就见这些披着黄褐色皮甲的蒙古轻骑在绕圈跑动,但很奇怪,他们整体上却一直在前进。

吴三桂虽然和关外清军打了老仗,但是见到最多的是八旗军重骑冲锋的菱形阵,这菱形阵是鞑子骑兵使用最多的一个阵型,高效、简单。

当然大多数时候这些鞑子都没有阵型,他们环身三层重甲的马甲每个人都武装到了牙齿,直接一波流就能平推掉大多数明军。

即便有类似满桂的少数明军可以抵挡,那也只是苦苦支撑,只要没有援军,都逃不了被全歼的命运。

比如萨尔浒之战,刘綎在阿布达理冈布设方阵,利用火器和鞑子相周旋,纵是努尔哈赤亲自指挥的八旗骑兵也没能一举突破刘部的阵线。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部在被鞑子骑兵率先突袭的情况,不仅没被一举冲溃,反而利用整排齐射的火铳射击击退数次八旗骑兵的冲锋。

最后还是后金军多部合围,再加上刘部孤立无援,这才被全歼在萨尔浒一带。

实际上,这种菱形阵属于特化的三角阵,目的是在决定向菱形的任意一边发起冲击时,由骑兵各自转向代替整个骑兵队的转向,增加转向效率、避免混乱。

这不仅是鞑子骑兵常用的阵型,对于骑兵来说,也是多种基本阵型之一,在冲锋的时候,很多老兵自觉的排成这种阵型。

对于由熟悉马匹的骑手组织的精锐骑兵部队而言,三角形或菱形与冲锋时的紧密队形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同时存在,变换都是随心所欲。

远处的山头上,被禁军火器营的兵士推上了数门大炮,在城头用千里镜观察的吴三桂见了更是不敢相信。

吴军兵士们同样对这些冲向自己的黑洞洞炮口感到慌乱,这个炮远远看起来就不是省油的灯,一旦发炮,自己这边势必损伤惨重。

吴三桂用千里镜瞧得一清二楚,这不就是京城摆着的那些红夷炮吗。

在他的印象中,这些可是比大将军派炮更沉的重炮,一炮过来,便是山海雄关也要砖瓦四溅,不过这种炮携带极为不便,往常只用作守城,怎么就连这些跑都带着。

“爵爷,那些是什么炮?”

夏国相其实心里早就猜到答案,但还是象征性的问问,想听吴三桂如何回答,果不其然,见他放下千里镜说道:

“不过是些沉重的长管炮罢了,威力比起咱们关上摆着的将军炮可差远了,吩咐下去,不必惊慌。”

夏国相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转身走下去传令。

崇祯皇帝率领禁军处于中军位置,张世泽和牟文绶等人就在身旁,也学吴三桂拿起千里镜对准了山海关城头。

他手中的千里镜相比吴三桂手上那个,更加精准,那是汤若望等人专为皇室特制,不得不说皇帝特权就是多。

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带着许多西方传教士,在镜的周身加增了不少亮闪闪如同钻石的东西,不少地方也是镀金,看上去极为奢华,造价不菲。

同样距离下,吴三桂的千里镜只能粗略看见朝廷大军的概括,但是崇祯却将吴三桂,这位历史上为了私心放满清入关的历史罪人的容貌看了个一清二楚。

这吴三桂长相粗粗一看,倒也是神采英拔,身材雄壮高伟,不怪乎京中的那陈圆圆被他迷住,这般长相的武人的确少见。

再加上自己前身时常提拔这个白眼狼,大有委以重任的意思,这才让吴三桂英武的气质深入陈圆圆心中。

不过崇祯嘴角微微一笑,这吴三桂虽说有些相貌,但无论气势还是颜值上,和朕都差了不止一丁点,根本没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