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陆逊攻宜都(2 / 2)

一旦江东军从水路进军的话,孟达就会主动收缩兵力防守郡治,让出南部的土地引诱江东军士卒上岸作战,然后孟达再联络在鱼复防守的辅匡,让辅匡带领水军顺江而下,袭扰江东军的后路和粮道补给,把江东军困在岸上。

打陆战,又是守城战,孟达觉得,自己可不会输给江东的人。

但孟达真的没想到,陆逊没走水路,陆路也绕开了东部的县城防御,一路上隐蔽的行军,从宜都郡东南部切入,一直到靠近宜都郡治时,才被发现踪影。

而孟达更没有想到,陆逊根本没有去管周边的县城,而是直接领兵扑向了孟达所在的郡治,试图用最快的速度攻破郡治,夺取宜都郡。

这下,摆在孟达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自己固守郡治,然后命令在外的宜都郡兵去切断陆逊的后路。

毕竟陆逊进兵速度虽然快,但他确实没有占领任何县城,没有补给的节点,必须是速战速决。

这样的话,孟达只需要能坚守住郡治县城,等到陆逊断粮后,再慢慢的收拾这群孤军深入的江东军。

另一个,则是命令所有在外的郡兵回援郡治,只要守住郡治不丢,哪怕外围县城丢掉几个,也不影响大局至少逃跑的路线还是有的。

毕竟陆逊带来的士卒不多,孟达一旦聚拢郡兵坚守,兵力可比陆逊要多,这要是再守不住宜都,那孟达直接找块石头撞死吧。

两个选择,摆在孟达面前,任由孟达选择。

第一个选择,虽然有点冒险,但一旦成功后,收益也比较大,可以全歼江东入侵的五千士卒。

第二个选择相对稳妥,没有太大的风险,守住宜都也更加容易一些。

孟达经过一番思考后,选择了第一个选项。

第一个选项虽然会把自己置于险地,但同样的,一旦成功,全歼这些入侵疆界的江东兵,那也是大功一件。

毕竟孟达已经拒绝了救援南郡,如果再不做点什么给刘备一个交代,光凭他的那些不出兵借口,要糊弄过像刘备这样的人,估计会有点麻烦。

虽然有法正和李严会帮着说话保全,也有入川的功劳但如果能做点什么,证明自己确实无法离开,甚至再立点功劳啥的,那不是更好么。

基于这样的想法,孟达决定,自己在郡治加固城防,让东部三县中,抽出一半兵马,抄截陆逊五千士卒的后路。

只要坚守上十天半个月的,陆逊就会因为缺粮而退兵,到了那个时候,自己领兵追击,一定能大获全胜。

孟达想的很好,但问题是,他面前的陆逊,并不是那种只会按照既定计划行事的庸才将领。

陆逊带兵快速行进到宜都县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进攻城池,而是先安营扎寨,同时派出探马,搜集四周情报。

在接到后路出现宜都郡兵的消息后,陆逊立刻下令,在营中遍挂旌旗,留下少许部队做疑兵之计,自己率领剩下的部队反扑东部三县,并且轻松的击破了宜都东部三县的防御,彻底打通了自己的粮道。

同时又在孟达没有反应过来前,迅速北上,切断孟达和北部两县郡兵之间的联系。

陆逊的行动非常迅速,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转战三地,轻松分割了孟达和外部郡兵之间的联系。

而孟达呢,光发现眼前的营寨是空营就花了三天的时间。

就是这三天的时间,给了陆逊可乘之机,让孟达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

孟达发现眼前的营寨是空营后,立刻意识到陆逊的打算,赶紧派人去联系东部三县,却已经晚了一步,东部三县已经被陆逊攻破。

收到东部三县被陆逊攻破的消息后,孟达又立刻明白,陆逊可能北上切断自己和北部郡兵的联系,赶紧向北部郡兵下令收缩回郡治宜都县。

可等北部郡兵接到命令时,陆逊已经切断了北部郡兵的归路。

孟达其实真不蠢,陆逊做出的应对,他都能猜到对方的用意,但就是因为三天的时间差,导致孟达处处被动。

最后,孟达一咬牙,想要出兵配合北部郡兵两面夹击陆逊,但还没等孟达出城走多远,就接到了陆逊趁着北部郡兵慌乱无章的时候,彻底击破北部郡兵的消息。

孟达一听这个消息,知道已经无力再攻破陆逊进犯的军队了,只能退回郡治,固守为上。

但现在的问题是,当陆逊扫清东部和北部的郡兵后,孟达只有两千多人固守宜都县,而陆逊却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局势已经变化逆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