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高帝之治(1 / 2)

 最高监察长兼太保褚渊,捧着皇帝印信,率文武百官,前往齐王宫,请萧道成登极,萧道成辞让,拒绝接受,褚渊的堂弟、前任安成郡长褚绍,问褚渊的儿子褚贲:“你父亲在哪里。”褚贲说:“捧着皇帝的玉玺,去齐国的大司马门。”褚绍说:“不知道你家最高监察长,把这一家的东西送给另一家,有什么感想。” 479年4月23日,萧道成在建康南郊正式登极称帝,当天加封刘准为汝阴王,优待尊敬的礼仪,全都效仿刘宋对司马德文的礼仪,在丹阳县境内,另行兴建一个宫殿,让刘准居住,周围安排了武装卫士24小时监视,刘宋皇家祖庙中历代皇帝的牌位,全都迁到汝阴封国的祭庙,刘宋封赏的王爵一律降成公爵,其他封爵除非对刘宋建国有过巨大贡献的,全都撤销,只保留南康侯国、华容侯国、萍乡侯国,仍分别由刘穆之、王弘、何无忌的后裔继承,但撤除封国的120人。刘准所受待遇确实和司马德文一样,下场也是大同小异,司马德文被棉被闷死,而刘准则是被乱刀砍死。

就在刘准乔迁新居不久,宫外的卫士突然冲进刘准的房间,二话不说就是一阵乱砍,刘准当场毙命。

刘姓皇族的残余成员,无论男女老幼,也在之后被屠灭殆尽,包括十岁的刘燮。

王贞风于本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44岁。

前豫州督导官刘澄之,是刘遵考的儿子,与褚渊感情亲密,褚渊一再为之求情,终于保全了这一支。

这种结局早在萧道成坐上皇位,就已经注定了,本来没什么意外可言。

当朝最大的意外还在褚渊身上。

作为萧齐的首席功臣,褚渊瞬间成了举国的焦点,但多数却并不是褒奖,而是嘲讽、失望……总之都不合褚渊胃口。

退一步讲,就算世界上所有人都不理解,褚渊或许也不会在意,起码还有皇帝的信任和家人的支持啊,可惜他的家人也都也选择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褚渊的堂弟褚炤,跟身边的人叹息说:“彦回(褚渊的字)年轻的时候,就已建立名声节操,怎么想到今天会不顾一切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我们褚家门户不幸,才发生今天这样的事,假如他在立法院担任助理立法官时就死掉,岂不是一个名士!而今名誉品德全有亏损,活到一百岁的高寿也免不了被人戳脊梁骨。”褚渊的儿子褚贲,在刘准遇害后,对父亲的态度更加恶劣,成天脸不脸、鼻子不是鼻子,让褚渊大为郁闷。

为什么替家族搏得了荣耀,非但没得到感激,反而会这么不受待见呢,原来人生中不只有物质的追求,精神层面也不容忽视,尤其在物质并不算贫乏时,精神的追求就更占领了高地。

相比褚渊,萧道成遭到的抨击更加严重,许多刘宋的老臣就公然表示萧道成是奸臣逆贼。

奉朝请裴顗在萧道成登极当天,便上表列举了萧道成的种种罪恶,然后愤然辞职。

萧道成没有褚渊的好脾气,也是当天就下令逮捕裴顗,毫不客气地砍下他的脑袋。

太子萧赜提议把谢朏一块料理了,萧道成强忍怒火,咬牙切齿地说:“杀了他反倒让他在历史上留名,我们要尽可能地包容。”

但谢朏的好日子到底是走到尽头了,没多久便被罢黜。

抛开这些不愉快,萧道成还是很用心地当好皇帝这一角色,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也让自己更有价值。登位后的萧道成首先找到知名的儒学家们,向他们请教治国之道,然后下诏让文武百官对朝廷得失直言批评。

广开言路并不难,难在是否真的能听取旁人的意见。

萧道成在这方面做的还是蛮出色的。

淮南、宣城二郡郡长刘善明,响应领袖号召,积极发表言论:“请废除先朝的各种暴政和苛刻的法令规章,一切归于简单明了,让百姓得以休息。另外,交州本来就遥远偏僻,地势险恶,加上先朝官吏暴虐,使得当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今后应该大力推行教育文化,对他们以恩德相待,自能平息民愤,缓和官民矛盾。”监察院副总监察长崔祖思,也呈上了自己的见解:“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道理,所有叛逆祸乱都由此产生。

现在编外的官员,多数没有真才实学,白白领取政府的薪俸,消耗人民的财富,最好是设立文官学校、武官学校,让中央政府、州政府、王府,以及各封国的所有编外官员,依照他们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隔段时间就进行考核,如果成绩不能及格,就强迫他们返回原籍,如果成绩优越,品行得到赞许,则可以保留现职。

奢侈之风盛行已久,虽然国家鼓励节约,但那远远不够,应该对品德清高的官员进行褒奖,对骄奢淫逸的官员加以贬逐,以强有力的行动扭转风气。”自从刘骏上位之后,对于地方上的每件事都只求速度,不管制度,因为郡县政府行动缓慢,于是开始由朝廷派出使节,直接进行监管,渐渐地钦差成了肥差,大家互相比赛,看谁更能作威作福,所到之处,满是营私舞弊、收受贿赂。对此,闻喜公萧子良上疏抨击其中的弊端,认为朝廷有什么需要,只要颁发诏书,指定呈缴的日期,部属自然会竭尽全力,如果发生延误,自有法令制裁,而今钦差虽然挤满门庭,可是真正办事的,仍是郡县政府的那些官员,造成的结果是互相猜忌怨恨,反而让事情的效率更低,朝廷应该不再派钦差。监察院员外监察官刘思效,上疏说:“宋国从刘骏在位以来,生产衰退,百业凋零,所以虽然田赋捐税不断增加,而政府的收入反而更少,小民向天干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皇亲国戚等富贵之家,却奢侈浪费,互相炫耀,住在山区沼泽地带的居民,甚至不敢采摘水草充饥,陛下应该重新制定法令,弥补种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