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与沈攸之正式决战之前,萧道成还煞有介事地问他的军事参议官江淹:“如今下大乱,你认为未来形势会如何演变?”
江淹当然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一本正经地回说:“成败的关键在于恩德,而不是人数的多少。
你具有英雄气慨,谋略高深,第一可胜;你宽宏大量,仁爱宽恕,第二可胜;贤能的人才愿为你竭尽能力,第三可胜;民心归附,第四可胜;奉天子之命,讨伐叛逆,名正言顺,第五可胜。
沈攸之性情急躁,器量狭小,第一应败;只有威严却没有恩德,第二应败;士卒离心离德,第三应败;地方势力和豪门世族都不支持他,第四应败;深入敌境千里,而无同党响应,第五应败。
稍加分析就不难得到结论,即使有十万只豺狼也会被我们生擒活捉。”
萧道成瞬间笑成了花轿上的大姑娘:“谢谢你对我这么高的评价。”
江淹可不是一般人,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文学家,此时已颇有名气,所以萧道成才会想得到他的肯定。
早在几年前,江淹还只是一个不得志的小官,连续好几任主子都倒台了,但因过硬的文学实力,被萧道成发掘,把他带到府上任职。
据说江淹的文采倒还是在政坛失意之后才得以爆发的,有一天他到郊外散心,天色渐暗,便在山上留宿,当晚梦见一个神仙送给他一支五彩斑斓的毛笔,第二天醒来感觉很奇怪,更奇怪的是,之后竟然才如泉涌,终成当世第一大文豪——这就是“梦笔生花”的故事
多年以后,江淹又做了一个梦,这次他没有梦到神仙,而是梦到一个几十年前的大人物郭璞,也就是著名的风水学鼻祖,也是游仙诗的创始人,郭璞对江淹说:“我的五彩笔留在你这里已有很多年了,是时候还给我了!”江淹于是从怀里拿出来,交还给他,自此之后,江淹的文章便没了昔日的风采——这就是江郎才尽的来历。
前后两个梦当然是虚构的,只是当时的人对于大才子的种种假想,起初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这种天才,断定他一定是受到上天的指点,到后来又不敢相信这种天才竟也有才尽的一天,又断定他一定是受到上天的责罚。
江淹一生著作颇丰,尤其《恨》、《别》二赋更是传世佳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于人生世事的感悟自然也是不尽相同的,晚年的江淹把更多精力放在生活上,也不再跟名声较劲,为名声所累,文学作品随之风格大变,这也是当时人称“才尽”的重要原因,所谓“才尽”,对于当事人来说,或许反而是一种升华。
别人眼中和自己眼中的景象本来就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大才子唐伯虎才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感慨。
此刻的沈攸之也有同样的感慨,他在想自己明明是打着匡扶宋室的旗号起兵,反对萧道成专权跋扈,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理解?
别人不能理解倒也无妨,柳世隆不能理解,那就真是不能理解了。
沈攸之一连几次攻打郢城,全都以失利告终,这让他十分郁闷,而萧赜的援军很快赶到,更让局面变得紧张起来,军营里每天都有大批士兵逃跑。
沈攸之可以容忍城池攻不下,但绝不能容忍人员流失,每天骑马到各营加以安抚,可是逃亡仍不能停止,沈攸之大怒若狂,召集各军各部的带兵官,对他们说:“我奉皇太后的命令,率领义军前往首都,大事如果成功,有官大家一起做,如果失败,朝廷自会杀我满门,与其他任何人没有关系——这种只赚不赔的买卖,谁不想做?最近很多士兵逃跑,全是你们管理不当所致!过去的事,我不再追究,但从今往后,再有士兵逃跑,带兵官连带有罪!”
他以为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肯定不会有人再逃跑了,结果逃跑的人更多,往往派人前往追捕,最后负责追捕的人也跟着逃跑,而且还没人敢把这一情形报告给沈攸之,沈攸之渐渐成了孤家寡人,却浑然不知。
这种恶性循环没过多久便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军政官刘攘兵终于忍受不了长官的各种歇斯底里和无理取闹,悄悄把降书射进郢城,向柳世隆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