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文人能把武人当人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至少在白野之前,他们没遇见过。</p>
说怒火攻心倒也没错,主要还是累的,等李孟博跑了一趟回来,白野还在睡着。</p>
李孟博摇醒白野,“起来,吃些东西。”</p>
白野捂着头,眼睛还没睁开,口齿不清,“几点了。”</p>
“十一点多了。”李孟博将餐食端到床边。</p>
白野先漱漱口,“这觉睡得舒服,可有人偷奸耍滑?”</p>
李孟博有些叹息,真的已经够掏心掏肺了,“有7人,已经当着全军刺面,逐出军营。”</p>
白野手上一顿,“在所难免。”继而又说道,“过些日子要修路,梳理河道,给他们留份差事吧。”</p>
李孟博有些气恼,“你呀,就该去庙里供着,不是没给过他们机会,不中用啊,还管他们死活作甚。”</p>
白野打个哈哈,“山阴可有消息?”</p>
“鞋垫子已经过了庐州,再有个三五日便到了。”</p>
“那就好...”</p>
这自然也是要花钱买的,这是原则问题,弄不好就是被攻讦的理由。</p>
只是青甸园仅仅收了材料的钱,至于做工,运输,都是自己倒贴。</p>
量地进行的格外顺利,不光是因为全是赵构培养的书吏,还有主战的大佬盯着。</p>
等大致的数字出来,监察司又出动了,事先并不告诉监察司的人此地主事是谁,只是让他们完成监察核对工作。</p>
赵构正和赵鼎几人在御书房商议白野以及陈规的提案呢,忽然从外面又递进来一道秘折。</p>
看到最后一个数字,赵构呼吸粗重,双眼爬满血丝。</p>
“陛下?”赵鼎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事能让这位已经当了十余年皇帝的人如此失态。</p>
赵构闻言,将信件交给赵鼎,“赵卿看看吧。”</p>
赵鼎接过,看完后又面无表情的交给李光。</p>
秦桧看完,知道大势已去。</p>
王庶惊呼出声,“六千万石?”</p>
赵鼎抚须,笑容含蓄,“只是预估,而且只是稻谷,若是都舂成大米,这就得减三四成,再转运至各大城,又少两成,其中还有麦子,估摸着也就能剩一半。”</p>
李光摇头道,“即便只得三千万石,也非常惊人了。”</p>
三千万石大米是什么概念,现在的米价是每石3贯,也就是九千万贯,这还仅仅是半年的农税,若是一年,就得翻倍,再加上商税,榷场,盐铁等等,能轻松超过两亿。</p>
北宋巅峰熙宁元丰年间,岁入六千万贯,加上实物税,也就将将过亿。</p>
半壁江山尤胜往昔,赵构此时前所未有的自信,扬了扬白野和陈规的两道劄子,“众卿以为?”</p>
王庶斩钉截铁道,“修!”</p>
“复议。”</p>
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有钱!</p>
仅存的半壁江山就已经如此,御书房中除了秦桧和赵鼎,余下三人都开始两眼冒绿光。</p>
一年,只要再有一年时间。</p>
赵构下令,“那政事堂就尽快签文督办吧,待秋收完毕之后,论功行赏。”</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