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偷”灯(2 / 2)

有民谣云,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女孩叫灯哥,有了男孩叫灯成。</p>

而这些放在门前的灯,多是用面捏成,或是用萝卜雕刻而成。</p>

偷灯还有个讲究,一般要偷刘家或是戴家。</p>

寓意留住孩子,或是带上孩子。</p>

而这两个姓氏的人家,往往都会特意多做一些灯放在门前。</p>

自家的灯被偷,那是一种吉利,偷与被偷皆大欢喜。</p>

若是当年真的怀上孩子,还要正式上门还灯呢。</p>

往往都是铜制的灯盏,待孩子出生,还要认人家干亲。</p>

白野曾和裴氏商议,等复了皇命,秋日成亲。</p>

这才有了赵颖偷灯的一幕。</p>

赵颖吃完,掏出一方锦帕,细细的将手嘴擦拭干净,典型的清理作案现场嘛。</p>

待迎上白野调笑的目光,忙低下头,满面羞红,好一会见白野还在看他,越加羞恼,轻轻拍打一下白野的胳膊,“哎呀,别看啦!”</p>

白野打趣道,“自家娘子,怎就看不得了?”</p>

赵颖一跺脚,“哎呀,就是不许看,我...我要恼了啊!我...我乏了,回吧。”</p>

“那走吧,哈哈哈。”</p>

赵颖咬着银牙,轻轻的在白野小腿上踢了一脚。</p>

“哈哈哈。”</p>

到了县衙,赵颖头也不回的就钻进自己的房间。</p>

白野傻乐,回屋没有睡意,拿起岳飞赠与的《武经总要》翻看起来。</p>

当第一次看的时候,白野差点给跪了。</p>

密密麻麻的笔记,以及岳飞的心得,字迹工整刚硬。</p>

武经总要在历史上虽然远远不如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经典著作。</p>

但是,放在宋代的背景下,其作用同样非比寻常。</p>

其上事无巨细的记载了一切与军事有关的内容。</p>

从选兵择将,武器装备,后勤补给,行军线路,再到各种战斗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一一举例,详实记载。</p>

就类似于现代的填鸭式教育,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一个人识字,读完武经总要,便可成为一方将领。</p>

即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可能达到岳飞那样的高度。</p>

换个角度来说,像岳飞这样的军事天才,从古至今又能挑出几个。</p>

白野翻到了记载火药的篇目。</p>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奇思妙想。</p>

除了硫,硝,炭,还加入了桐油,松脂,细麻等各种易燃物质制成最早的燃烧弹。</p>

加巴豆,草乌头,砒霜做毒气弹。</p>

只是以现在的“工业”基础,研制火器的意义不算太大。</p>

况且,周期也长,如今的白野必须保持活跃,持续的坚定赵构北伐的决心。</p>

待翻到军粮篇,白野有了些许想法。</p>

压缩军粮并不稀奇,重点是这个时代的军粮都是碳水。</p>

白野仅是翻阅,都能想象的到做出来的军粮会是什么味道。</p>

肉的问题已经在着手解决。</p>

还有最关键的糖,也是提升士卒战力的必需品。</p>

如今的糖虽然称不上是奢侈品,但也并不便宜,若是供军需,全国的糖加起来都不够。</p>

白野推窗看看月色,叹道,“真不想挣钱那...”</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