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身为傀儡何须恶,事到临头悔方迟(1 / 2)

 唐朝在西域的铁杆,高昌有异心了。</p>

直接的起因是焉耆要重开大碛路,实质上是对于丝绸之路掌控权的争夺。</p>

西域地处东西交汇之处,是丝绸之路的重点核心地段,西域各绿洲政权,很多都由天生就是商人,缁铢必较的粟特胡商为主体。</p>

他们能够充当中西方贸易的中间商,低进高出,大搞商品流通,积累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财富。</p>

因而,谁能在丝绸之路上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谁就是最成功的商人,也是最富有的富人。</p>

财富和权力,都足以让人丧失理智,更容易蒙蔽人的眼睛。</p>

高昌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p>

传统上,西域有一条从焉耆出发的大碛路,当年焉耆就是靠着这条黄金之路,财富之道,富得流油。</p>

但隋时战乱纷起,这条路被废置了。</p>

当焉耆向李世民进贡、效忠时,重开大碛路,就必然提上了日程,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肯首。</p>

高昌不干了。</p>

这直接抢走他的生意和客人,也就是断了它的财路。</p>

断人财路,当然是大仇。</p>

但真正的原因,却是高昌当时已经无法自己作主,它已成为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傀儡政权。</p>

乙毗咄陆可汗为了对抗唐朝,准备利用高昌直接和唐朝叫板。</p>

高昌没得选择。</p>

这直接导致李世民的西域政策进入第三阶段,那就是直接派兵进入西域。</p>

高昌的情势看上去很美好。</p>

当时,高昌国内有西突厥的吐屯监国,并且双方通过联姻巩固和浓度捆绑了关系。</p>

高昌也得到了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承诺,一旦有事,将武力支持和保护高昌。</p>

为了取信于高昌,乙毗咄陆可汗甚至于在新获得的可汗浮图城,那个和高昌仅仅只是隔了一个天山,让阿史那步真驻军,作为高昌的声援。</p>

为了防备唐朝可能的进军,高昌本身也做足了功课。</p>

高昌国主麹文泰甚至派出使者,想策漠北反薛延陀,一起反唐。</p>

高昌的使者以充满煽动的语言说:“(薛延陀)既自为可汗,与汉天子(唐王李世民)敌也,何须拜谒其使。”</p>

但当时薛延陀正和唐朝处于蜜月期,就将此话原封不动地转告了李世民。</p>

并且,为了交好唐朝,更确切点说,薛延陀有意向西方扩展势力,这其实是必然也是明显。</p>

因为薛延陀为了西进大计,早就将自己国内的军事区划,改变成东西两个大区,以区别于刚击败东突厥时的南北分区。</p>

这是薛延陀国家战略的转型。</p>

薛延陀甚至向唐朝提出了一个助兵夺取西域的计划。</p>

“高昌虽貌事至尊,而翻覆不实,擅发兵与欲谷设(乙毗咄陆可汗)击天子所立之国。奴受国恩,常思报效,乞发所部为官军(唐朝)前驱以讨之。”</p>

李世民也敏锐地感觉到高昌发生的变化。</p>

况且,高昌的胆子,也确实越来越大了。</p>

他们先是联合西突厥,击破了焉耆三城,俘虏了一千多人口,而对于投奔高昌的原突厥人口,也隐匿不报,更不按照惯例,遣送到唐朝。</p>

作为一系列动作,高昌更是阻塞西域各族前往唐朝的朝贡之路,并且派兵抄掠使节团。</p>

山雨欲来风满楼。</p>

显然,原来亲唐的高昌,现在已成为反唐的急先锋。</p>

如果唐朝要经略西域,就必须狠狠教训高昌,也必须狠狠打击西突厥的嚣张气焰。</p>

是骡子是马,该拉出来溜溜了。</p>

李世民说干就干。</p>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召见了高昌使臣,向麹文泰发出了严厉警告。</p>

李世民声色俱厉地说,“恶而不诛,善者何劝?明年当发兵马,以击尔国。”</p>

然后,李世民征麹文泰入朝。</p>

但麹文泰早已身不由己,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p>

他拒绝了唐朝的征召,并且继续我行我素。</p>

双方再无回旋余地,只能兵刃相见。</p>

但在正式出征前,李世民再一次展现出他战略大家的风范。</p>

为了免除后顾之忧,他做了两个布置。</p>

一是他并没有和漠北新的霸主薛延陀联合出兵,相反,他给薛延陀送上了一份厚礼,让他们无法分心西进。</p>

那就是让在河套地区休养生息的东突厥余部北上,并且让他们和薛延陀在漠南漠北分别立足。</p>

这等于给薛延陀狠狠插上了一刀。</p>

薛延陀的地盘就是踩踏着东突厥和尸身创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