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招降不成必缠斗,最硬死忠卫文昇(1 / 2)

 杨玄感错误判断了东都的形势。</p>

在他的计划中,已经预设了东都君臣离心,无有守志,当自己大军一到,自然会开城奉迎,即使是稍作抵抗,恐怕也更多是象征性。</p>

但如今,东都的守军竟然真刀真枪和自己开干,以洛阳城之坚,守备之完善,自己已被拖入持久战的泥潭。</p>

局势已不在杨玄感的控制之下。</p>

不过,从表面上看,杨玄感的牌面,却春光大好。</p>

他麾下人才济济,已经足以组成一个小朝廷了。</p>

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在极短时间内,迫于他的兵势和声威,投降他的达官贵人子弟数量和质量,让人目瞪口呆,</p>

例如隋朝中央的核心官员,韩擒虎、杨雄、来护儿、虞世基等人的儿子都在杨玄感麾下效力,至于次一级官员的儿子,那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p>

可以说,只要杨玄感能占据东都洛阳,有一个可靠的基地,立住脚,稳定局面,那么,杨广的天下,就会摇摇欲坠。</p>

可惜,杨玄感并非真龙天子。</p>

所以,当杨玄感命令俘获的韦福嗣作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招降文书,投给洛阳城内的樊子盖时,如泥牛入海,了无回音。</p>

韦福嗣是韦洸的兄子,出自当世第一等豪门京兆韦氏,杨玄感知人善任,让他主掌文翰。</p>

韦福嗣虽然首鼠二端,在杨广和杨玄感之间观望,但这封招降樊子盖的文书,却展露了他确有几分真功夫。</p>

他在文书中先写明杨玄感以天下为己任,“(杨)玄感世荷国恩,位居上将,先公(杨素)奉遗诏曰:‘好子孙为我辅弼之,恶子孙为我屏黜之。’所以上禀先旨,下顺民心,废此荒淫,更立明哲。”</p>

接着,开始招纳樊子盖,劝他审时度势,顺天应人。</p>

“四海同心,九州响应,……公独守孤城,势何支久!愿以黔黎在念,社稷为心,勿拘小节,自贻伊戚。谁谓国家一旦至此,执笔潸泫,言无所惧。”</p>

这些文字其实并无夸大之处,并且在情在理,字字攻心,句句实锤。</p>

如果碰上刚到东都时的樊子盖,或许杨玄感真能兵不血刃,接收东都洛阳。</p>

只是,杨玄感来得太晚了。</p>

现在的东都,已是铁板一块,樊子盖将要凭此建立其不朽的功勋。</p>

他知道杨玄感最大的弱点是缺少时间,只要能拖住杨玄感,就必然让杨玄感死无葬身之地。</p>

因为,在东北方向,杨广的大军星夜兼程赶来。</p>

东边,来护儿的水军也自动回归勤王。</p>

西边关中之地,京城长安,卫文昇的援军也鼓行而至。</p>

他知道杨玄感虽然现在势如破竹,气势如虹,但这将是他最后也是最好的高光日子。</p>

于是,樊子盖置之不理。</p>

杨玄感的好日子慢慢到头了。</p>

西边征尘四起,卫文昇踏马而来。</p>

隋朝毕竟是天下正朔,忠臣义士所在多有,并且,当初实行二京制,本来就存有互相支援,互为表里,双互相制衡的内涵。</p>

所以,当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城大兴,留守卫文昇展示了他作为老臣和身居重臣的忠诚。</p>

他立即率领四万精兵,星夜兼程,救援东都。</p>

为了显示他义无反顾的决心,在经过华阴杨素之墓时,卫文昇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动作,他发掘了杨素的墓,并且将杨素的尸骸挫骨扬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