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已经北巡过突厥。</p>
当年他从江都回到洛阳,一是为了检验新都的工程质量,当然新都正式启用,也少不了他这主角。</p>
同时,他有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北巡突厥。</p>
那个年代,正是突厥和隋朝关系的蜜月时期。</p>
启民可汗只身入隋,在杨坚的全力支持下,他终于在河套地区立住脚跟。</p>
人马繁衍,招降纳故,已经东山再起,他再一次拥有了几十万突厥民众。</p>
启民可汗初入隋朝,就曾经对杨坚就说过:“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违法。”</p>
杨坚是真心实意要扶植启民成为突厥的新王。</p>
他替启民可汗修筑大利城,让他定居于此。</p>
同时,杨坚对启民着意加以笼络,在义安公主死后,杨坚再一次以宗女义成公主作为他的妃子。</p>
最重要的是,杨坚无数次直接派遣军队,抵御漠北突厥对启民可汗的进攻。</p>
在隋朝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启民才可能绝处逢生,重振雄风。</p>
启民可汗是个知恩感恩,并且图报的人。</p>
他在心理上,已经完全对隋朝和杨坚形成信赖和依赖,这是一种一生一世,至死不渝的感情。</p>
他动情地对杨坚说:“诸姓(突厥)蒙威恩,赤心归服,并将部落归投圣人可汗来也。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遍满山谷。染干(启民)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p>
事实上,启民可汗终其一生,一直赤心尽忠于大隋,尽忠于杨坚,并且,他将这种感情延续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又继续效忠于杨广。</p>
这是隋突关系史上最融洽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p>
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国与国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人和人之间,力量的大小将决定彼此最终的关系。</p>
当力量对比发生改变之时,以前的关系,并不足以指导新时代的行事规则。</p>
如果双方不能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期望,必然产生巨大的认知障碍,甚至反目为仇。</p>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长城内外,启民治下的突厥部众,已经繁衍壮大,他们,再也不是当年匹马入朝的启民时代了。</p>
启民可汗在,当无忧虑,但人生一世,总有老去逝去的一天,当启民可汗不在时,突厥,就将露出他凶残的獠牙。</p>
杨广却并没有认识到隋突关系会出现戏剧性的转折,作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杨广对突厥付出了足够的重视和热情,相对于西狩吐谷浑,北巡突厥才是杨广外交政策的核心。</p>
杨广在四年前从江都回到北方,他验收新都洛阳后,就计划了一次空前绝后的盛大巡行,目的是北巡突厥。</p>
这当然不是轻松的游山玩水,而是一种动态的办公方式,只是杨广这种办公的费用,是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承受之重。</p>
杨广想成为历史之上最具声威的巡游。</p>
首要问题就是交通。</p>
杨广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他征发河北十几个郡的男丁,凿通太行山,修筑了一条驰道,直达并州。</p>
杨广将要北巡的消息传到启民可汗耳中,他为表忠心,立即派遣自己的儿子入朝来迎接杨广。</p>
但他真实的心意,恐怕是借此机会窥探隋朝修建驰道的真实意图。</p>
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启民虽然和杨坚情比金坚,但和杨广,却并无多大的交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