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二虎相逢必一战,隋朝首征高句丽(1 / 2)

 中原王朝有心无力,或是说是无心无力,去应对高句丽在东北的扩展。</p>

自五胡乱华之后,中原的汉人王朝事实上已经丢失了,对偏远的东北地区的控制权。</p>

继之而起的王朝,要不是立国日短,就是内忧外患,处于求生存的阶段,根本没有力量去考虑和应对,远在东北的高句丽的发展。</p>

东北部,成为化外之地。</p>

于是,高句丽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p>

它们终于慢慢发展成一个区域性的霸主。</p>

但中原大地,南北统一,形成一个集权的大国之后,就势必将眼光投向帝国的北方和东北方向。</p>

隋朝和高句丽,这对宿仇,终于要见面了。</p>

高句丽的传统战略,主动而简单。</p>

他们的目标就是阻止中原王朝,成为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王朝。</p>

在对待中原王朝的策略上,和隋朝对付突厥的八字方针,“离强合弱,远交近攻。”不谋而合。</p>

高句丽的进攻,不是直接针对中原王朝的心腹之地,而是更倾向于在辽东地区的拓展,但其离强合弱,却真正掺和进了中原王朝的上层政治斗争。</p>

高句丽的手,伸得很长。</p>

他们就是要搅浑这一滩水。</p>

北周北齐对立之际,高句丽就联合更偏远的北周,以对抗相邻的北齐。</p>

当年隋朝跃马长江,平定江南之役,高句丽的使者就多次出使江南的陈国,向陈后主献谋划策,以对抗隋朝。</p>

可惜所托非人,陈国实在是王气消尽,再无起死回生的可能。</p>

但即使这样,高句丽依然为了对抗隋朝做了不屈不挠的抗争。</p>

这体现出他们顽强的斗志和战意。</p>

在平陈之役之中,就曾出现了一支特别的外国雇佣军,那是由在陈国的高句丽等外族人组成。</p>

可见,高句丽不仅在政府层面支持陈国对抗隋朝,同时,在民间亦具备对抗隋朝的认识和意志力。</p>

这种民族性格,在未来朝鲜半岛上进行的攻伐和消灭战中,起了至关重大的作用。</p>

当看到隋朝仅仅以二支偏师,就摧枯拉朽地消灭了陈国之后。</p>

高句丽王室,知道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p>

他们惊慌失望之下,知道他们一直担心的,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原王朝,即将出现。</p>

时势所然,隋朝和高句丽,必有一战。</p>

但是,高句丽虽然惊慌,却绝不放弃。</p>

他们没有选择,全国上下,同心同德,积极备战。</p>

二国之间的战略认知,完全不对等。</p>

高句丽既熟悉自己,更了解隋朝,他们已经磨刀霍霍,等待隋朝的到来。</p>

但隋朝对于高句丽的认识,却相当肤浅。</p>

整个隋朝,并没有一个熟悉高句丽事物的人才,更没有一个具备征服高句丽,所必需的具备战略眼光的专家。</p>

高句丽以有备对无备,还没有开战,就已经赢了一大半。</p>

当年,陈国被灭之后,高句丽王高汤,以一种天然的警觉性和忧患感,就判断当隋朝腾出手来,高句丽必然首当其冲。</p>

于是,他很早就开始备战。</p>

他在国内治兵积谷,积蓄战争物资。</p>

他甚至仿效中原,大修长城,或者叫长墙。</p>

当然,高句丽的长城规模和制度,远比隋朝的要小,这堵长墙沿辽水修建,是种防御型的长墙,当然是防备中原王朝的入侵。</p>

虽然他们也知道并不会顶用,但足以可见高句丽上下一心的战争意志。</p>

想要不战而得高句丽,绝对不会出现。</p>

他们的准备很充足。</p>

高句丽在辽东的防御,除了沿辽河的长城外,他们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全民皆兵,一切以战时为中心的军民合一体制。</p>

他们以城市为据点,将城市周边能辐射到的居民,纳入自己的攻防体系,闲时务农,战时全部驱赶进城,全民皆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