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五百死士擒后主,山东衣冠数德林(2 / 2)

韩擒虎心都化了,韩擒虎军队的心都化了。</p>

于是,韩擒虎放纵士卒,淫污陈宫。</p>

他当然付出了一些代价。</p>

在和贺若弼争功中,他的这个丑行被御史劾奏。</p>

这当然是重罪,可以直接被杀头。</p>

但擒住陈后主,是不世之功,是一件无法被历史抹却的功绩。</p>

杨坚做了折衷的处理。</p>

他认可韩擒虎的功绩,却不给他增加爵位和封邑。</p>

平定陈国的正面战场,却远远没有如此风轻云淡,风光艳丽。</p>

实际上,杨坚准备了非常长的时间。</p>

杨坚将它作为一项国策,做了非常深入细致的前期工作。</p>

他采取了“询策,惑敌,分进”的六字方针,展现了高度的技艺和耐心,最终完成名垂千古的一统天下。</p>

陈国不过只是偏安江左的一介小国,但江南的朝廷,自诩文化正统,在心理上非常轻视北方朝廷。</p>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江南君臣,认为北方政权,不过是一群武夫莽将,是化外之民,不值一哂。</p>

再加上长江天险,近三百年来,一直和北方的中原王朝,划江而治,还时不时地进行北伐。</p>

南方宋武帝刘裕,曾经无限接近统一南北,最后虽然功败垂成,但依然成为传说中神一般的人物。</p>

当年符坚以全盛之师,君明臣贤,统百万之众南征,而被谢玄击败于淝水,国破身亡,更是耳熟能详,历久弥新。</p>

杨坚分析了南北的优劣,虽然在战略上认定必胜,但在战术上,却极为重视而慎重。</p>

他对自己的高级智囊团发出了一道命令,要求他们广泛地提供伐陈的建议和方略。</p>

杨坚知人善任,对于山东士人代表的李德林,虽然在处理宇文皇族一事上,意见分歧,让李德林郁郁于怀,官位一直原地徘徊。</p>

但杨坚其实非常清楚,李德林既是当世文宗,也是熟知大势的战略大家。</p>

国士无双李德林,也是非常富有远见的李德林。</p>

隋朝建立之后,李德林就认定平陈之事,朝暮必发,因而屡次主动上书平陈之计。</p>

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杨坚终于准备当面咨询李德林的方略。</p>

588年,杨坚巡幸同州,李德林并没有和他一起去,当时,杨坚谋划平陈事宜,已经到了日思夜想,紧锣密鼓的紧要关头。</p>

他心中有一些疑惑,想当面向李德林请教。</p>

杨坚发出一道敕书,命令李德林随驾,并且在敕书上,特别写上一行字,交待李德林带上他的平陈之计,“伐陈事宜,宜自随也。”</p>

杨坚生怕李德林身体有病,经受不起长途跋涉,无法亲自赶来,他特别交待高颎,往长安一行。</p>

“德林若患未堪行,宜自至宅取其方略。”</p>

李德林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p>

他呈上的策略,杨坚原封不动地给了晋王杨广。</p>

他是杨坚钦定南征元帅的不二人选。</p>

南平陈国,统一天下,指日可待。</p>

李德林的策略和谋划,显然坚定了杨坚必胜的信心。</p>

他心情大好。</p>

以至于在立隋近十年后,李德林名位不进的情况下,在这次巡幸的归途中,杨坚少有地动情,他以马鞭南指,那个方向,正是陈国的方向。</p>

那个陈国,在李德林的策略中,已被规划进帝国的版图。</p>

李德林甚至制定好了平陈之后的治理方略和具体的实施步骤。</p>

杨坚想起了李德林在最初的艰苦岁月中的翊赞之情。</p>

他也想起了,这十来年李德林所受的压抑;自己在李德林的平陈策略中,看到的赤子之心,一心为国之忠。</p>

杨坚在那一刻,诚心实意地对李德林说:“待平陈(国)讫,会以七宝装严公,使自山东无及之者。”</p>

这是一个非常有份量的承诺。</p>

等于是杨坚要让李德林正式成为山东地域名副其实的第一人,甚至隐隐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概和念想。</p>

但此一时,彼一时也,李德林已经不是刚开始为杨坚打天下的李德林了,杨坚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杨坚了。</p>

李德林本来就处于杨坚核心决策层的边缘,也一直游离于高颎集团之外,这份“山东无及之者”的荣耀过重。</p>

李德林,这辈子都等不到了。</p>

李德林也并未参与平陈之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