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乱世虽需用重典,治国终归依章程(1 / 2)

 治理乱世,需要有执法之能臣。</p>

但更需要规范和章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社会才可以有序运转。</p>

杨坚开始修定律令。</p>

杨坚一朝的隋律,成为整个东亚文化圈万世之法。</p>

隋律号称公平允当,其核心理念是“以轻代重,化死为生,杂格严科,并宜除削。”</p>

但隋律的成文,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p>

杨坚逐渐消减了自己戾气,转而成就这一部中正平和的法典。</p>

他刚上台执政之时,无法容忍任何的犯罪和无秩序。</p>

他的理念,是一种非黑即白,一加一,绝对只能等于二的固化程序化思维。</p>

但现实世界,总是充满无限可能,五颜六色,光怪陆离。</p>

京城大兴的治安,一度令杨坚难以忍受。</p>

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人公开偷盗,做贼为盗,盛行于民间,已成为一大固瘤。</p>

杨坚痛恨偷盗。</p>

他认为这是万恶之源,为了正本清源,重铸社会的风气,他采取了绝对的高压政策。</p>

杨坚本人刻薄寡恩,他信奉军国一体化的极端管理理念,也做出过很多严苛的规定。</p>

承前朝之弊,很多陋习已经积重难返,杨坚认为唯有用重法,重典,才可以重树一种新风。</p>

杨坚显然信奉乱世用重典,先重后轻,先张后驰,先破后立的治国之术,非如此,不足以重开天地。</p>

他规定“盗边粮者,一升以上皆死,家口没官。”</p>

对于民间,他也规定“盗一钱以上皆弃市。”</p>

在这种严苛法令的指引下,出现了三人同窃一瓜,而被立时斩决的事例。</p>

这相当于是国家层面的暴力恐怖行为,若想国运长久,显然并非良策。</p>

暴力只会引来更大的暴力。</p>

这种懒政和苛政,终于引发了一场风波。</p>

有几个游侠,通过非常暴烈的方式,给杨坚送去了一个口信。</p>

他们在大白天劫持了主管的官吏。</p>

并留下话说:“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人(冤枉而死)来耳。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尔属无类矣。”</p>

君主的意志,虽然具有绝对的权威。</p>

但民心民意,有时一样会显现出威力。</p>

显然,朝野上下自发启动了对杨坚的反制机制。</p>

这在杨坚的朝廷之中引发了一场争论。</p>

对于这种明显失当的政策,以高颎为首的朝臣,在辩论之中,轻易胜出。</p>

杨坚最终放弃了这种过于激进的,以求速效,强硬的治国方式。</p>

杨坚并非是一个圆通的人,政治之道,圆融则满,刚而易折。</p>

他下令,取消盗取一钱弃市之法。</p>

其实,杨坚此举,只不过是想速成。</p>

他本人并非是那种一味高压,草菅人命,任性处置之辈,相反,他力求人世间相对的公平和正义。</p>

因而,杨坚十分重视司法审判,尤其对于死刑的处理,杨坚非常慎重。</p>

在他执政初年,他多次亲自查看将要处决的囚徒名录,以免产生冤假错案。</p>

杨坚对于能威胁到他的同僚,冷酷打击,但同时,他对于普通士民,具有某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可能和其私人的佛教信仰有关。</p>

杨坚“留心狱讼,爱人如子,每应决狱,无不询访群公,刑之不滥,君之明也。”</p>

君明臣贤,杨坚一朝,正在正确的道路上飞驰。</p>

但同时,有二块难啃的遗留下来的硬骨头,已到了必须要直面的时候了。</p>

杨坚实在太忙太累了。</p>

他这些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首先坐稳皇位。</p>

杨坚先是平定尉迟迥三方叛乱,然后将宇文皇族全部诛杀,篡周立隋之后,立即面临突厥的威胁。</p>

最重要的是,朝廷之内,和他功名相等,非亲即友的同僚们,也是真正的必须要解除的隐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