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死不休窝里斗,草原深处烽火浓(2 / 2)

阿波可汗的公然投敌,给了沙钵略发动征伐的口实。</p>

他决定先下手为强。</p>

沙钵略立即亲自率领大军,攻击了阿波可汗的老巢,收其属众,掳其羊马,并且将阿波的母亲斩杀祭旗。</p>

这个彻底和不留余地的行为,斩断了阿波可汗回归的路,也切断了他继续臣服沙钵略的归途。</p>

他和沙钵略,只能两虎相斗,不死不休。</p>

目前的局势,他的老巢已被沙钵略一举端掉,他失去了部落和地盘,也失去了权力的基础。</p>

如果要东山再起,他只剩下一条路。</p>

他只能按照长孙晟的计划,投靠西突厥的达头可汗,那是他唯一的活路。</p>

阿波可汗率领残部,直奔西突厥,他需要达头可汗的支持,才能报此血海深仇。</p>

达头可汗大喜,他终于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进击东突厥,对抗沙钵略。</p>

达头可汗倾尽全力支持阿波的复仇,他直接拨给阿波十万大军,让他趁热打铁,立即东进。</p>

达头可汗愿意提供阿波复仇所需的一切。</p>

这对达头可汗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p>

东进东突厥,和沙钵略争一日之长,成为东西突厥共同尊奉的大可汗,本来就是他念念不忘的人生最高追求。</p>

现在阿波的投靠和沙钵略盲目而愚蠢地清除行动,让他有了一个站在道德制高点,压制沙钵略的机会。</p>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也是一个让整个突厥差点惨遭灭族的决定。</p>

但在当时当日,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p>

阿波可汗在达头的支持下,对沙钵略发动了全面的进攻,沙钵略新败于隋朝之下,还未恢复到强盛时的战力,竟然节节败退。</p>

阿波的推进速度非常快,他收服了全部的故土和人民。</p>

但战争并不会到此结束,没有任何人也愿意让它结束。</p>

这就是宿命,个人在历史长河之中,渺小如沧海一粟,根本翻不起一滴浪花。</p>

历史会按照写好的剧本,一页页地往下翻。</p>

东西突厥,内战正式爆发,并且以席卷之势,深入到大草原上任何角落。</p>

这种深层的,完全混乱失控的内战,让突厥陷入突然的崩溃。</p>

杨坚立即感觉到了突厥在北方全境,全线压力的忽然松驰,这种突然到来的幸福,甚至让人不敢相信它的真实性。</p>

因为,刚在不久之前,杨坚接到了一个让他倍感沉重而哀伤的消息。</p>

幽州出事了。</p>

李崇全军战死殉国,不幸中的万幸,幽州城还在隋朝的控制之下。</p>

杨坚心急如焚,正准备策划下一步的计划。</p>

他立即被一个更令人吃惊,且让人振奋的消息惊呆了。</p>

突厥爆发了大规模内战,整个突厥,全部都被深深地卷了进去。</p>

其激烈程度,甚至让突厥在东北的攻势自动停止。</p>

显然,沙钵略之弟处罗候已经率其主力,直接参与内战,他们的斗争已经到了,直接决定生死存亡的境地。</p>

幽州危机竟然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p>

突厥分裂为二大敌对的阵容,西突厥以达头可汗为主,阿波可汗和贪汗可汗加入这一阵线。</p>

而大可汗东突厥沙钵略和突利(处罗侯)是另一战线。</p>

突厥的内战上升到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地步。</p>

为了取得战略优势,二大阵容都想拉拢隋朝,他们派出使者,向隋朝救援。</p>

这种始料未及的战略优劣转变,对于杨坚的大隋王朝来说,可遇不可求。</p>

这也正是长孙晟八字真言的威力显现。</p>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短短二三年,就让如日中天的草原霸主突厥,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p>

毫无疑问,杨坚拒绝了突厥二大阵容的求援。</p>

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突厥内战是其家事,外来力量不应干预。</p>

真实的原因是,二虎相斗越厉害,对于隋朝的威胁就会越小,双方元气大伤之际,足以确保隋朝边境三四十年间,再无大患。</p>

坐山观虎斗的策略,带来了巨大的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