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个有为的君主,其实是件苦差事。</p>
面对朝臣们永无止境的推诿和扯皮,整个国家的大小事务,都需要皇帝本人劳心劳力。</p>
就是有三个脑袋都不够使,何况还要做出正确决断,那更是难上加难。</p>
后宫佳丽三千,也是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p>
日积月累,于身于心,绝对是灾难般的挑战。</p>
明君难做,但如果打定主意做一个昏君,做一个享乐型的君主,就容易得多。</p>
只要清理出一个让自己不受约束,可以放纵自如的环境,把一些碍眼的硬刺拔掉就行。</p>
天元别的本事没有,他拔刺的能力,是历史级别的优秀。</p>
他是著名的享乐之君,也是事实上的亡国之君。</p>
刚一上位,他就改变周武帝留下的执政风格和格局,并迅速败光北周的家底。</p>
这一切,都源自于他的拔刺行动。</p>
周天元拔掉的第一根刺,最硬最大,最让他寝食难安的刺,是他的叔叔齐王宇文宪。</p>
北周之所以能吞并北齐,统一中国的北方,并非依靠先进的文化和文明。</p>
作为一个鲜卑族政权,它保持了军政混一的国家机制,辅以胡汉融合,发展出一种务实刚健而爽朗向上的作风。</p>
其精气神凛然生风,是隋唐二朝,形成如日中天治世的,人文性格基础。</p>
齐王宪,就是这种新型豪杰的突出代表。</p>
但他和北周曾经最大的权臣,也是最大的枭雄宇文护不相同。</p>
宇文护是一个比皇帝更皇帝的权臣,或者说,他才是真正唯一的那一个。</p>
只要不想做儿皇帝,他就是必拔的刺。</p>
但齐王宪和他完全不同。</p>
齐王宇文宪,放眼整个时代,也是顶尖的人物,并且他忠心于北周朝廷和皇室,完全可以成为天元一朝的基石和股肱之臣。</p>
但他在天元一朝,已处于功高不赏,震主自疑之地。</p>
如何对待齐王宪?</p>
成了摆在周天元面前的选择题,他非常干脆,没有任何犹豫,他要彻底拔掉这根刺。</p>
齐王宪在周武帝还未亲政之时,作为权臣宇文护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他充当了周武帝和宇文护,二人之间沟通和斡旋的桥梁。</p>
当时,宇文护和周武帝两种势力互相制约抗衡,积怨深沉,大有势不两立的兆头。</p>
这种左也不是,右也不对,二姑之间难为妇,动辄得咎的局面,就连杨坚,那个篡周立隋的开国之君都避之唯恐不及。</p>
当年为了免祸,杨坚宁愿赋闲在家,也拒绝了宇文护的征召。</p>
但齐王宪却没有逃避的资格。</p>
他只能小心翼翼地在二个主人之间委曲求全。</p>
“虑主相嫌隙,每曲而畅之”,硬是将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工作出色完成。</p>
甚至等到武帝诛灭宇文护集团时,他也并未被清算。</p>
但他心中难免忧惧,宇文护伏诛之后,齐王宪脱掉帽子,拜伏于地,向周武帝诚心请罪。</p>
周武帝对他推心置腹地说:“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p>
这是对他卓越的政治和平衡能力的高度赞扬。</p>
也是对他的忠诚忠贞,以及人格官品的最大肯定。</p>
当然,齐王宪最大的功绩,并不只是扮演好,一个中间人的角色。</p>
他智勇冠世,攻战如神,是北周名副其实的一代上将,在历次对北齐的战争中,取得不世之军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