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三个矛盾(2 / 2)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导演最下功夫的是六十年代,教主和国际章一段,这一段演员阵容最豪华,导演个人发挥最激烈,众所周知,那个年代很难不让知识分子抑郁难平,他们想要迫切的发挥自己的理解和悲切,导演也做到了,最终这段剧情被改的面目全非,喜迎团灭。

国际章接受采访说,她看到这部电影的剧本,当她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在飞机上忍不住泪流满面,你要相信,作为一个值得称道的演员,从专业素养的角度来说,国际章不可能会为原时空上映版本错漏百出的故事而哭泣,这表示让她情不自禁的版本的的确确被删了。

同时,她的身份也决定了她不会甘当人下,除非有人比她更加大牌,她的剧情必须是主咖。

有一个细节,原时空片尾字幕,演员名字列出来的时候,章的名字被单独提出来,且刻意延迟了一秒,其他主演的名字才一齐列出来。

这就是章的牌面,她毕竟能拿一千万。

然而最为人称道的实际是沈光耀的西南联大那一段。因为这一段最符合普世价值观,最打动人心,沈光耀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故事不和任何力量存在任何冲突,而沈光耀牺牲的时候,影院不少人掩面哭泣,若击中灵魂,没有任何人会看不懂,这一段一刀没剪。

这才是应该浓墨重彩描述的故事,故事该分先后,不知道孰轻孰重,就会作死。

改的面目全非的六十年代故事,和教科书都少有提及的那个年代,与导演不甘心的各种隐喻和批判,自然让观众无所适从,有些人都不知道那个年代,那些人那些事本就被蒙上了黑纱,你怎么让他们鼓掌?吃力不讨好。

两个星期。

林平之改完了全部剧本,结论就是:

第一,用故事强调“无问西东”的精神内核,而非台词。

第二,用中心串联四个故事,借以表示“精神上的传承”,而非肤浅的强调主角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行自圆其说。

第三,扮演沈光耀的他,将会是整个电影的扛大梁。林平之有资格让章位居他之下,老老实实当他的配角。

其余更改还有不少,但林平之已经向诸多主演发出了剧本,与此同时,他呆了两个星期都没出来拍片的行为终于吓着了剧组,也吓着了媒体,有人愁眉苦脸的告诉他:“林先生,校方给予的时间还剩下七个月了。”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