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初战大捷(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数日后,大军抵达东伯侯姜桓楚的领地东鲁,得到天子亲征消息的姜桓楚连忙率众迎接。一见面,姜桓楚就向天子请罪,帝辛虽然心中对他不满,但姜桓楚毕竟雄居一方,所以也不好太让其难堪,对“征讨不力”淡淡地一笔带过,好言安抚了几句,重点询问了东夷那边的情况。

东夷人善于射术,骑术高明,远程攻击相当厉害,最喜游斗战术,大商军队往往还在远处就受损无数,等到花代价冲近后,对方又以飞快的速度撤离,商军就好比一个威力强大的拳头,但是始终打不到对方的身上,逐渐被消耗、拖垮直至失败。每次击退或打败东夷,商军都要付出数倍于敌人的代价。

帝辛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知道姜桓楚固然有保存实力的念头,但东夷也确实难缠。不过他既然决定御驾亲征,就要来个一鸣惊人,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天子纣的威仪,看姬昌之辈是否还有胆量和实力再起不臣之心。他深谙收买人心的道理,不等住下姜桓楚安排的临时行宫,马上前往前线探望那些领地遭受袭击的诸侯,同时派出医疗队救助受伤将士和百姓,并颁发救济物资。此举马上收到了奇效,那些小诸侯倒还罢了,一直被忽略的将士和百姓们没想到堂堂天子竟然如此关怀他们,无不感恩流泪,称颂天子恩德。

第二天清晨,探子急报,东夷有穷氏率有虞氏、有扈氏等族联军犯境,大军已抵东原一带。帝辛召众臣商议对策,姜桓楚认为东夷善动而不善静,善攻不善守,为避免与之发生其最擅长的平原战斗,不如放弃东原战场,在附近的勘城固守,期待时机再行反击。而姜文焕则认为父亲的战略太过保守,一来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二来会使东原一带的百姓受难,三来固守无法追击,不如主动出击,以奇兵制胜。

姜桓楚没想到儿子才去朝歌两年,竟然变得如此躁进,当下竭力反对,哪知身为商军后军元帅的姜文焕并没有畏惧父亲的威严,反而据理力争,把姜桓楚气得七窍生烟,却碍于天子的颜面,不好发作。

让姜桓楚更加意外的是,表面冷静沉着的天子竟然同意了儿子这个极其冒险的提议,并打算亲率大军在东原迎击敌人。姜桓楚虽然有心保存实力,但也不想这位代表大商最高权威的天子女婿在自己的领地吃个大败仗,以致颜面无存,所以苦谏帝辛应稳打稳扎,徐缓图之。

可惜的是,这位年轻的天子根本没有听从他的良言苦劝,“一意孤行”地执意亲率三军出征,让姜桓楚顿足不已,差点不顾礼节地发出后世曹孟德“竖子不同为谋”的名言。

无奈之下,东伯侯只硬着头皮陪同天子出征,暗地吩咐东鲁精锐随时准备救援接应。

帝辛将大军分为前军、中军、后军。前军是先锋部队,由黄飞虎任统帅;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三军主力所在,自然由天子本人坐镇;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帝辛考虑姜文焕年轻莽撞,所以将其封为后军统帅。

由于姜桓楚执意苦谏,张紫星只好放弃了亲自出马的意图,吩咐了黄飞虎几句后,让他率前军赶往东原迎击敌人。

“报告大王,前方发现大批商军,约有三万之众!”

“哦?这么多军队?行军速度如何?”

“敌方结阵行军,数目众多,声势浩大,但速度不快,并非诱敌之兵。”

“看样子,姜桓楚这次居然要和我们在野一战了?”东夷联军的统帅有穷国国王苍杰接到探马的报告时,浓眉大皱:“他深晓我族大军厉害,一向谨慎用兵,为何今日出此下策,莫非有诈?”

“回禀大王,这次率军的不是姜桓楚,而是前来亲征的大商之王纣王。”

“哦,居然是御驾亲征,哈哈哈,毛头小子一个,看我把他抓来当奴隶,哈哈哈!”

意气风发的苍杰王当下传令联军放慢速度,严阵以待,准备在平原与商军大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