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葛洪(1 / 1)

鬼雨仙踪 鬼雨 0 字 2023-06-12



最新网址:www.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澳芏烈病!1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

《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2西晋太安元年,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事平之后,洪即“投戈释甲,径诣洛阳寻异书’了不论战功。”但因“正遇上国大乱,北道不通,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涂隔塞”。3在此去留两难之际,恰逢其故友稀含为广州刺史,表请他为参军,并担任先遣。葛洪以为可藉此避乱于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为其仇人郭励所杀,于是滞留广州多年。深感“荣位势利,臂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绝,赫赫者灭,有若须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百端,忧惧兢战,不可胜言,不足为矣”。4乃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习玄静。遂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建兴四年,还归桑梓。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又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皆固辞不就。及闻交趾产丹砂,求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享年8云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享年61岁。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朴子内篇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5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说:“览诸道戒,无不云yu求长生者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Q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胜己,不佞谄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6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他在《抱朴子外篇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映。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

葛洪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也难保住。在其所撰《肘后备急方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典籍,记载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常用方剂,系古代随身常备急救之手册,并在东南亚各地广为流传,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医学的重要史料。该书关于天花病的记载,是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对结核染病的认识,也比国外早一千多年。据载,葛洪还撰有《肘后救卒方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卒》三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7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以后人误题或伪托者居多。

注:

1234567《抱朴子内篇校释页页页中华书局

最新网址: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