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一将成名万古枯(2 / 2)

或许也算是安全着陆,谁知道临海日报社哪个不长眼的记者,针对临海酒厂的现状写了一篇辛辣的评论,虽然没有直接董华波三个字的名字,但是却有一句什么随着董大人的倒台,临海酒厂怎么样怎么样的话,明眼人一看,就是指向董华波的。

这下可把董华波气的不轻,这不是公开批判他们?那还了得,董华波立刻进行反击,直接找到报社领导。报社领导与他同一级别。一看董华波来找了,这报社领导绝非是主持正义之人,他根本顶不住董华波的压力,最后的结果便是让这名记者在报纸上登报道歉,消除影响,这才让董华波满意。

虽然此事告一段落,但是记者的评论还是对董华波本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方仁正忙于事务,与他联系很少,而董华波呢,也很少与他联系。转任经贸委主任以后,与他通了几次电话。在电话里头,他还抱怨这社会不公平,他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的企业,最后却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真是一将成名万古枯,让人感到心灰意冷,这些年他为国家作出了多少贡献,交了多少的税啊?

听了他的话,方仁正当时还有些同情他,觉得临海酒厂经营出现问题,并非是他的原因,毕竟他原来一直在县纸板厂工作,纸板厂经营的很好,他的能力是没有问题,或许是市场的原因吧。

谁知道这半年还不到,他居然跑了,据说是跑到了大家拿那个地方,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跑,而且跑的还如此顺利。不过分析起来,他只所以要跑,肯定是身上有问题了,大概他觉察到形势不好,临海酒厂的问题,他可能要承担责任,虽然他让记者道歉了,但是他越这么做,越会导致反弹,再不跑,或许就来不及了,他可不想后半生在监牢里度过。

身上有问题是他逃跑的重要原因,但是方仁正觉得他逃的这么顺利,背后肯定还是为他提供帮助的,或者说,有人在向他通风报信,告诉他,不跑不行了,抓紧走吧,一走就了了。方仁正分析有这种情况,董华波敢于在临海酒厂如此胡作非为,绝非背后无人,如果他出了事,一些人心里头会不安的,所以他必须走。

董华波的老婆孩子早已移居大家拿了,所以他走的时候,是一个人走的,非常方便。他可以想象的到,当董华波的脚踏上大家拿的土地时,他一定会长长的舒一口气,不用再担心出问题的事了,也不用担心后半生的养老问题,因为他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钱,供他所需了。

董华波原来算是一个企业名人,经营能手,最后却走到这条路上,方仁正觉得很可惜。或许当时企业老总的待遇不高,这多少让他们感到心里上有失落之感。

比如南云省那位烟草王,也是因为心理不平衡,而犯了错误。最后锒铛入了狱,不过与董华波相比,人家还是比较有担当的,没逃,等到出狱后,又再次创业,转眼之间又成了企业明星,等于洗刷身上的耻辱了,而董华波呢,注定要遗臭万年了,到了后世,他的名字出现在了红色通缉令上,虽然一直没把他给抓到。而此时,他已经垂垂老矣,即使将他抓住,他也没有几年活头了,如果他自感对不住国家,应当尽早回来才是,可是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都出去这么多年了,如果想回来,早就回了。

一将成名万古枯,董华波注定要成为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