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李牧的公开课RSCA三期临床通过(2 / 2)

而佩雷尔曼他们这些数学家,李牧的这堂课中,关于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的步骤,对他们来说,就是能够加深他们对李牧证明过程理解的知识了。

所以可以说,李牧的这堂公开课,成功地同时照顾到了两个群体。

直到一个小时后,这堂课的结束。

“那么,本节公开课的内容就是以上这些了。”

“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有所收获。”

背后是写满了各种式子的小黑板,李牧站在了讲台的最前面,面向所有人,随后微微鞠了一躬。

在座的所有人顿时都如梦方醒,随后就是热烈的掌声,在整个大礼堂中响起。

“居然已经结束了!”

博洛尼科夫院长脸上露出惊讶,“我怎么感觉才半个小时差不多?”

旁边,物理学院的院长切罗巴夫斯基感慨道:“真是没想到,李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极高的天赋,他甚至就连上课都这样的优秀啊。”

“是啊,他讲的内容,我听起来都感到很有启发,而且他还有一些东西,也很适合本科生还有研究生……真是一个神奇的人。”另外一边,他们的数学教授也如此说道。

众人纷纷为之惊叹。

优秀的学者,往往并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尽管绝大多数的学者都会担任老师、教授的职位,会去给学生们讲课,但这并不就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百六十二章 李牧的公开课,RSCA三期临床通过 (第3/3页)

他们在讲课上也足够的优秀。

所以,也就有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之间的差别。

而现在看来,李牧不仅已经是一名大学者了,同时也有着成为大教育家的潜力。

这让博洛尼科夫他们这些同样既是学者也是教育者的人们,感到十分的羡慕。

“佩雷尔曼,你觉得怎样?没后悔过来听这堂课吧?”博洛尼科夫这时候也转头问向了一旁的佩雷尔曼。

佩雷尔曼低着头沉思了许久,直到最后,他抬起头,点了点头,“是的,这是一节十分精彩的课程。”

……

李牧的这节公开课结束了,整节公开课的视频,也被完整地公布到了网络上。

而视频一经公布便引来了多达上千,甚至是近万的下载量。

下载这个公开课的人,也分为了几个群体。

第一个群体,就是全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了,尤其是那些研究偏微分方程和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的数学家,其中有不少都是参加了国际数学家大会,然后在李牧公开课开始之前就离开了圣彼得堡的那些数学家们,对他们来说,虽然错过了现场,但这个视频自然是不可能错过了。

而第二个群体,自然就是学生们,毕竟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学生们听了课之后都说好,对于那些感兴趣的,又比较有上进心的学生们,自然也就更加不愿错过了。

而除了这两个群体之外,还有第3个群体,那就是那些教授老师们,他们想要向李牧学习一下上课的方式,特别是李牧的这堂公开课,居然不仅能够让学生收获满满,就连那些在场的数学学者们也是如此,这对于他们那些老师来说,这当然值得他们的学习。

但无奈的是,他们在看了李牧的完整视频后,却只能选择放弃,因为这样的课,前提得拥有像李牧那种数学能力才支撑的下来,没有他的数学能力,化繁为简的功夫,想要达到他的效果完全是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就是这样。

……

“你要走了?”

“是啊,该走了。”

酒店的门口,今天就要离开圣彼得堡的李牧,迎来了众人的送别。

来送他的人,基本上都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人们。

博洛尼科夫无奈地说道:“虽然知道大概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想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永远欢迎你的加入。”

李牧笑了笑,说道:“谢谢。”

“当然,虽然你现在不能正式加入,但我想,终身名誉教授的职位,你应该不会拒绝吧?”

忽然,博洛尼科夫又从旁边拿来了一张聘书,正是关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聘请他担任学校终身荣誉教授的聘书。

李牧一愣,随后当即便笑了起来:“当然,这也是我的荣幸。”

“那真是太好了!”博洛尼科夫笑着点了点头,随后,将手中的那张聘书递给了李牧。

当然,也少不了让人给他们合了一张影。

“好了,祝你一路顺风。”

合影完毕,博洛尼克夫便和李牧郑重地握了握手,送上了最后的祝福。

“哦,对了,今天佩雷尔曼没有来,不过他让我顺便向你道别,顺便给你说个好消息,他在看了你的公开课之后,重新对上课产生了兴趣,就像他以前一样,也很热衷于帮助同学和朋友们在数学上的学习。”

“就连我也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

博洛尼科夫一笑:“所以,他已经打算,偶尔回到学校,来给学生们上一上课。”

听到这个消息,李牧脸上也由衷地露出笑意:“这对于数学界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

佩雷尔曼愿意重新开始上课,大概也是因为他这次的回校,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关注,而让他不再觉得别扭。

毕竟不管如何,他还是很喜欢和别人讨论数学,和别人分享他的成果,就像他曾经将自己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放到了网站上之后,还主动地给他认识的十几名数学家们发去了邮件,请他们看一看他发的论文。

所以,这对数学界来说,当然算是好消息。

而另外一边,对于血栓患者们来说,也有一个好消息传了出来。

当李牧的飞机落地在牛津机场的时候,他接到了从国内打来的电话。

金斯利·韦尔,给他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老板!咱们的RSCA抗血栓药物,已经通过了三期临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