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文 第四百八十三章 中华药典(下)(1 / 2)

我伐天下 从小不会爬 2667 字 2019-10-02

 “除了血统以外,饮食的变化也很大,汉代以前的中原以粟米为主食,而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则远未开发,人口有限,占不了主流。粟米是最养人的,而其后得到推广的小麦虽然产量更大,但长期食用对身体的益处显然要差上不少,因南方开发而被更多人食用的稻米也是如此。另外,汉代以前中华各国并非是纯粹的农业国家,北方畜牧业发达,而南方渔业也很兴盛。这一点直到大宋开国以后才开始转变,一是失去了适宜发展畜牧业的燕云地区与现在的西夏一带,二是由于人口太多,又不愿加强军事力量向外扩张,只靠自己养活便不得不将尽可能多的土地用于耕作,因为这样做食物产出更多”,赵抗接着又讲述了饮食方面的因素。

说完前两点,赵抗突然又无奈地摇了摇头,“其实我前面所说的,都是上层人士的身高,因为贫民是买不起棺材的,史书上也不会没事做去记载他们的身高。但我想,无论哪个朝代的贫民,处境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反正都是吃不饱、穿不暖,光是血统的影响,毕竟有限。所以这便引申出第三个原因,你现在应该也看到了,对提高身体素质来说,一靠补充营养,二靠习武劳作。但无论那种方法,对身高的提高,都会一代代人延续下去,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直到新的平衡出现。”

“在营养方面,汉代以前的上流社会先是贵族公卿后是大族世家,注意到它们的共同点没有?没错,全是世袭的。而唐代以后科举出现,平民子弟便有更大的机会跻身上层,上流社会的流动性便迅速增强,锦衣玉食带来的身高优势便难以积累扩大。”,说到这里赵抗突然一阵好笑,“不过这样说来,对普通百姓(赵抗指的主要是手工业者和自耕农,社会最底层的佃农之类不算。)而言,也许倒是本朝的身高会更高一些呢。毕竟汉代以前虽然粟米是主食,但普通百姓并不是每天都能吃上的。”

“习武和劳作嘛,上流社会自然不会劳作,哪个朝代应该都差不多。但陛下曾经对我说过,科举出现之前上层子弟习武之风极盛,即使是文人也多习击剑之术;而现在的大宋嘛身高比不上汉代以前确实是很正常的”,江晨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表现一下,倒是抢在赵抗之前将他未说的部分补完了。

“大有进步啊,我好像越来越喜欢你了”,赵抗下意识地赞道。

江晨星感觉自己的那颗芳心突然剧烈跳个不停,就像要蹦出胸膛那样,连忙想要告辞离开,可赵抗到现在还没说正题,怎么可能放她离开,结果勉强留下的江晨星显得坐立不安,又不能让赵抗看出异样,这可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