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军阵(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孙凌云的运气算是不错,在他再一次遇到敌军大队之前,真的又遇到了两支斥候小队,这次他没有一击远去,而是尽可能的与对方多交手了几次,逐渐地适应了槊的使用方式。严格来说,和长矛的使用方式是相近的,都是直来直去,硬碰硬的打法,但也稍有不同。在与第二队斥候队对着发起冲锋的时候,由于马速过快,孙凌云一槊没有刺好,刺在了对方的臂盾上,虽然槊刃锐利,刺穿了臂盾并直接钉上了对方的胸铠,却也导致还不熟悉武器性能的孙凌云没能迅速的一刺即收。强大的冲击力直接将对方挑飞的同时,坚硬的槊杆也弯了起来。就在孙凌云担心槊杆逃不过刚极易折的命运时,令孙凌云惊喜的一幕出现了,槊杆不但没断,反而极其强力的弹了出去,连挂在槊尖上的敌人都被弹飞了,孙凌云清楚的感觉到,槊杆在那一瞬间,好像不止有一根杆子在受力。由于对槊本身了解的不深,因此孙凌云并不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他却意识到了槊的不同和逆天。

槊,具有长矛的硬度,且具有大枪的柔韧,只是这柔韧性在受力小时完全体现不出来。槊绝对是枪矛发展到极致时的产物。从槊的这些特性上,孙凌云也敏锐地意识到了槊之所以流传不广甚至后来失传了的原因,那就是制作工艺绝对复杂地远超大枪,不是家势雄厚者绝对制作不起槊这种武器。就连孙凌云自己,一开始也以为那是一杆大枪,这才顺手也抢了来的,他是在入手后感觉到了槊杆的坚硬,稍抖动后发现完全抖不出枪花,兼且造型的华贵远不是简单的长矛可比,这才联想到了偶尔听人在网络上提起过的槊。

捡到宝了!孙凌云心中狂喜。也许对别人来说,槊的战斗方式就只有硬碰硬的这一种打法,但对孙凌云来说则不然。稍稍抖动确实用槊抖不出枪花了,但如果是以自己远超常人的肉身强度来抖动呢?想到就做,孙凌云两手一较劲,槊尖立马甩出了几朵寒光闪烁的枪花来,也许,该称之为槊花了。这下好了,可以把槊当成自己惯使的大枪来用了,顶多就是比普通的大枪多费点力的事儿,当然,这对自己来说根本不算事儿。也或许,大枪本就是槊的简化平民版。算了,不想了,埋没在历史里的东西,猜得对与错都无法去确定事实的真相,就算是那些亲身经历了演变时代的人恐怕也弄不清楚。更何况,事实是与否对自己都没有任何的影响,那还费那脑细胞干嘛?

再次用槊做了几个动作之后,孙凌云心满意足的继续上路了。他的目的性很简单,就从月辉公主被俘的位置往敌军大营或后方走,总能遇到的。他的想法很快就实现了,不过稍有不同的是,他还没有找到对方的大营,而对方的大队人马却遇到了他。之前的斥候们接二连三的焰火告警,早引起了故秦国前锋大军的警戒,在派出千人骑兵队去查探和阻拦后,其余的人马也没闲着,迅速的整队后,大军向着警号传来的方向开拨而去。于是,在这半道上,与一骑北行的孙凌云遇上了。

望着前面地平线上先是一条黑线,随后涌现出来的无数的士兵,那黑压压的一片,仿佛阻断了天地的感觉,饶是孙凌云这种看惯了战争大片的人儿,仍忍不住感到了震憾。孙凌云暗咽了一口口水,忍不住想到,怪不得人都说长板坡前的赵子龙生就一身龙胆,单就这种独对千军万马的气概,那就不是随便来个人就能学来的。

前锋大军前进的速度没有任何的改变,像是一堵墙缓缓地推进着。不过从两翼处却是分别跑出了一小队骑兵,快速地向着孙凌云包抄了过来。孙凌云打起精神,双眼中透出了坚定的冷芒,双脚一夹马腹,那匹被故秦国三皇子称之为万里追风的宝马良驹双腿高扬人立而起,‘希律律’一声暴啸,然后如闪电般冲了出去。这一刻,所有看到这一幕的士兵和将领都微微地愣了一下,为的是眼中看到的那一股万夫莫敌的气魄。

“李杰,你怎么看?”前锋大军中军处有一辆四匹马拉着的战车,车上站着两名将领。

“能感觉到微弱的元力波动,没有交手,没有施放术法的情况下,不能准确的做判断。”名为李杰的将领述说着,之后反问:“鲁定岳,你有什么看法。”

鲁定岳顿了顿后说:“我和你的感觉差不多,但直觉告诉我,那人应该已经到了和你我一样的境界了。不过我不记得内测的时候有这么一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