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克期出关(2 / 2)

扫明 崛起的石头 0 字 2023-03-23

贺人龙率部退回延绥闭门不出,保定总督杨文岳为了收缩实力,将驻守在阳武的副将吴惟忠调回,与其他几名将领一同合兵屯守禹州。

除了这几支比较有力量的官军,其余的也都是各扫门前雪,像是河南巡抚李仙风,他在一个月前转来开封布置防御。

说起来,巡抚亲自来到开封布防,对官军的士气还是有些提高的。

当然了,对于高谦、陈永福两人与山东军外系刘国能之间若有若无的关系,他也听到些风声,只不过眼下开封的防备还要靠刘国能这部的山东军来支撑。

听闻前段时间王争连圣旨都不遵,这可震动了河南、湖广各省。

虽然王争没有明说,但却暗指皇帝身边有奸臣为祸,让传旨太监回去问问这到底是不是皇帝本人的意思。

一方面来说,这实在是大逆不道,有违纲常之举,就连左良玉都没有直接拒绝遵行圣旨的举动,起码在明面上还是要装一番样子,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王争眼下的确有这个资本。

谁都知道,山东军在山东的地位已经同郑家在福建没什么两样,莫说有司官署,就连大小城镇的地方官员都已经完全换了一批人,足足的土皇帝。

而且李仙风还隐隐约约的听到风声,王争除了在河南的归德、开封两府有势力以外,甚至还插手了南直隶境内,不过具体的他就不知道了,毕竟太过山高水远。

可这还是能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山东军战兵十二营,水军两营,火器营、骑兵营等等,这些编制都是众所周知,但真正的实力究竟在哪,谁都没个谱。

只说山东六府境,王争到底攥着多少正兵营,保安司下辖又有多少盐丁和护院,这些人要是全都算上,李仙风不敢想。

况且这还只是王争摆在明面上的实力,这等横空出世的人物,要说他暗地里安安稳稳的没有任何发展,鬼才会相信。

虽说崇祯气的大怒,连杀了几名太监宫女,但可能是畏惧对方兵强马壮,到现在竟也没什么消息传回来,只是一昧的督促山东军期出关。

听到这个消息的李仙风也同各地大多数官员的想法一样,崇祯这次逼的太急了,连着给王争下了几道圣旨。

第一道是严厉斥责,倒没什么,彰显皇帝天威罢了,但紧跟着又是一道斥责,并且让王争从河南撤兵。

这已经让不少官员紧张,要是左良玉受到这等待遇,怕还真就会在开封待着不动,看你老皇帝能怎么样。

可王争还算听话,没什么犹豫,直接就是将战兵撤回山东,并且不再过问任何河南之事,表现的很有诚意,但崇祯还是不依不饶,第三次竟然要撤了人家山东总兵的职务。

谁都知道,那可是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资本。

王争从登州一步步走上来,经历了这么多才到如今的地步,怎么能轻易之间就放手?

李仙风看得明白,这连续三道圣旨已经将那位一向听从朝廷号令的山东总兵彻底逼急,说的那句话也是不管不顾起来,颇有威胁的意思。

有道是皇帝身边奸臣当道,并且不遵圣旨,许多文官听到这消息便后背直冒冷汗,直接联想到三个字——清君侧。

历朝历代,麾下有兵有将的大将受到朝廷猜忌,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掀起叛旗这种事屡见不鲜,每次都是一场灾难。

要是山东军真这么多,那可是朝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上再狠狠踹一脚,山东到京师直线距离并不远,按以往山东军的行军速度,也就是五天之内。

这已经属于**裸的威胁,能说出这种话,那说明王争已经根本不把什么君臣情义放在心里,对朝廷完全换了一个态度。

李仙风清楚,这又是一个被逼成走投无路的例子。

能是襄阳陷落,襄王受难,再加上杨嗣昌畏罪自杀,官军连溃,五省剿匪彻底成了一滩乱局,这些事情一起拍过来让崇祯失了去应有的判断。

那些六部有司的京官们最擅长扇风点火,听到山东传回来的消息后,他们这才是急了,在朝议中不断上疏,恳求崇祯皇帝要好生安抚王争。

崇祯依旧听不下去,甚至当庭仗责了几名六科廊的言官,但几日过去后却挡不住满朝的部院大臣,话口渐渐松了下来,说是让王争仍领山东总兵,率山东军出关与洪承畴会合,戴罪立功。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