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三河镇和江北大营(2 / 2)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3444 字 2019-09-27

11月日,李续宾率精兵6000进抵三河镇外围。

11月7日,分兵三路向镇外9垒发起进攻,义中等六营进攻河南大街及老鼠夹一带之垒;左仁等三营进攻迎水庵水晶庵一带之垒;副右等二营进攻储家越之垒。

李续宾则亲率湘中等二营为各路后应。太平军依则托砖垒顽强抵抗,大量杀伤敌人。湘军攻垒愈急,太平军伤亡很大,便放弃镇外9垒,退入镇内,坚守待援。

在湘军大举进攻三河镇外围的当天,陈玉成率大队赶到,驻扎在三河镇南金牛镇一带。

11月14日,李秀成也率部赶到,驻于白石山。至此,集结在三河镇周围的太平军众达10余万人,和李续宾部湘军相比占绝对优势。

面对太平军援军的强大气势,李续宾的一些部将十分胆怯,建议退守桐城。

而骄悍的李续宾一意孤行,认为军事有进无退,只有死战,并于11月15日深夜派兵7营分左右中三路偷袭金牛镇。

16日黎明,当行至距三河镇7.5公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时,与陈玉成军遭遇。陈玉成抓住敌人冒险出击的有利时机,以少部兵力正面迎敌,吸引敌人,另以主力从湘军左侧抄其后路。

正面迎敌之太平军且战且走,将敌人诱至设伏地域。

当时,大雾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闻,敌我难分。陈玉成主力迅速击溃了左路湘军,并乘胜隔断中右路之后路。湘军发现归路被断,仓皇后撤,在烟筒岗一带被太平军团团包围。

李续宾得知大队被围,急忙亲率4营前往救应,反复冲锋数十次,也未能突入重围。

驻扎于白石山的李秀成部,闻金牛镇炮声不绝,立即赶往参战;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也率部出镇追击湘军。

李续宾见势不妙,逃回大营,并传令各部坚守待援。

其实这时守垒的湘军有的已经逃散,有的被太平军阻截在外,因而有7个营垒被太平军迅速攻破。接着,李续宾的大营也被太平军包围。他督军往来冲突,终不得脱,当夜被太平军击毙。

之后,太平军继续围攻负隅顽抗的残敌,至18日,全部肃清。

这一仗,太平军一举歼灭湘军精锐近6000人,是太平天国爆发内杠之后一次十分出色的歼灭战。

三河镇大捷后,太平军乘胜南进,连克舒城桐城,围困安庆的湘军也闻讯后撤。

驻守庐州的安徽清军总兵吴图勾本打算出城来救,可惜李续宾败得实在太快,不等庐州城内清军集结完毕,三河镇大战便已结束,吴图勾对此也只能徒呼奈何没有办法。

……

而在三河镇大战还没爆发之际,太平军已经率先第二次打破江北大营。

自义王石达开出走后,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由于他们毫无军政才能,朝中文武大臣不服。

1857年10月,洪秀全改以蒙得恩为正掌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代替安福二王执政。次年,洪秀全又提拔了一些年青将领,恢复了早期的五军主将制,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掌理朝政。

这些措施,对稳定政局起了一定作用。然而,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当时面临的形势仍然是十分严酷的。

继1857年底镇江瓜洲失守之后,1858年1月,江南大营的清军进扎天京高桥门龙脖子,进逼秣陵关;江北大营则于1858年春移驻天京对岸之江浦浦口,会同江南大营,缩对天京的包围圈。同年5月,九江失守,天京的西面屏障安庆也受到湘军的直接威胁。

为解天京之围,李秀成于1858年月底请命出京,途经芜湖,与其弟李世贤商定,“一人敌南岸,一人敌北岸”。不久,李秀成自率部将陈坤书等五千余人,分别由芜湖和东梁山渡过长江,齐集含山,于5月8日再克安徽和州(今和县)。

由于天京被围日紧,南郊板桥大胜关已被敌攻陷,七桥瓮印子山雨花台也处于敌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李秀成日夜焦虑,在全椒加紧操练部队,准备先扫清江浦浦口之敌,以安定天京人心。

6月5日,他率兵五千余人自全椒进扎江浦大刘村,拟取道桥林进攻江浦浦口。

次日,江北大营统帅德兴阿督军万余进攻大刘村。时适大雨滂沱,太平军疏于戒备,以致寡不敌众,初战失利,损失千余人,新旧营垒十三座尽失。这使李秀成意识到,单凭一军之力,难解天京之围,于是行文各路将领,约定在安徽枞阳举行会议,共商救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