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 一字之差可破全局(1 / 2)

重回之风云路 登山 4888 字 2019-09-26

 萌萌一出了河大的办公楼,便立刻缠着林海哥要带她坐飞机回家。

林海倒是也想马上走,可他还得等两天,因为企业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案已经拿出来了,明天就将提交给万阳市委讨论。

为此,参与此项工作的河大的学者们暑假都没有休息,饶冀生更是抱怨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那个意思好像是林海隔三差五带着好吃好喝的看望,万阳饭店一天一块五的伙食供着,手里还攥着王晓燕送来的一千块钱,可伺候的还不到位。

这个方案被暂定名为《万阳市国有企业资产及经营管理条例》,被人简称为“国条”。从标题上“国有”二字与习惯所说的“国营”二子间的一字之差,就显出了这个“国条”的与众不同。

“国条“根据林海的思路和他所提供的提纲,大量的引用了前世《公司法》的有关内容,并结合了现实情况,对企业的资产责任、经营责任、管理体制,以及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主体以及相互关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

企业成立管理委员会,其职责相当于董事会,由党委书记出任管委会主任,代表资产所有者行使有关权利,并对国有资产的保全承担责任。而厂长则相当于经理,受管理委员会的任命行使有关经营管理职权。

职工代表大会所行使的职权只能通过其选出的、在管理委员会中占百分之四十的表决权来体现。

企业职工具有资产享有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但其享有的资产只能是其为企业所作贡献中的一部分。

管委会主任可以由上级直接任免,也可由管委会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要求上级罢免。但经理的任免必须经过管委会过半数同意。

??????等等。

这个别具匠心、在多个方面有重大突破,但确实又环环相扣、对解决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中暴露出的问题有很强针对性的“国条”,一经摆在了万阳市委常委们面前时,立即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

这里面牵涉到党的领导、工人阶级的地位、企业性质等理论上的重大问题,也涉及到了不同的责任、不同的权力和全新的管理模式及干部的任免权限等等。人们一时难以作出决断。

最后,许宏滨根据林海的建议宣布:全体常委和革委会副主任,用一天整理思路,用两天时间和专家进行交流,用三天时间下企业调研。然后再议。

而“国条“草案的上会,也马上就惊动了河中省委领导。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情他们当然不能回避,即便是这几天刻意回避,过几天还是跑不了。但是如果这项工作真的能够取得成效,那么这份勇于改革的荣誉也是很诱人的。特别是排名靠前的那些领导,因为河中省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都有希望被交流到其它省市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因此,对其后的专家咨询和调研工作,省委的有关领导们都争相表示要参加。

但更热闹的事还在后面。

因为林海对饶冀生道:“大哥,你已经参加了‘国条’的起草,如可得到确认和推行,你自己的一份功劳就已经稳坐了。可如果这么重要的事想贪全功而不及时向领导汇报,把你们领导搞被动了,结果恐怕将适得其反。你自己可要考虑清楚。”

饶冀生一想林海说的确实有道理,便立刻打电话把“国条”一事向中宣部的一个副部长作了详细汇报。

中宣部知道了“国条”的主体内容后也没有耽误,立刻向中央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同时也向中组部作了通报。结果第二天中午,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经委等单位的二十余人就浩浩荡荡来到了万阳。

林海点拨饶冀生一把是一个方面,可借饶冀生之口把这些人唤来更是主要目的。因为“国条”这样一个对原有体制和条文有重大冲击的新生事物,如果在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之前,凡属来参与的人,大多会抱有一种为创造一番成就而来的心理,没有谁老远的跑来了就是为了否定一件还没有开始实施的事情。要想逆向出头,那也得先回避,等到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后才下手,更能显示自己的才干。

所以,知道河中省不敢单独决断此事的林海,就采取了这么一个谋略,让更多的人来为“国条”摇旗呐喊。

见此情景,宋汉杰再一次提出了那个老问题,“到底是谁领导谁?到底是谁在给谁布置工作?”

孙云霞却在一旁护着林海道:“你有本事也搞出几个新玩意让小海跟着你忙,光在家咋呼有什么用?”

宋汉杰自知选错了地方,在夫人面前是说不得林海半句坏话滴!

接下来的数天里,河大的教授们面对如此强大的听众阵容精神大振,搬出了各种巨著引经据典、抓住一些事例举一反三,系统的解释了“国条”的理论出处以及针对性,具体的回答了这些特殊听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而在调研中,政工干部们为在经济工作中有了实际的地位感到踏实,厂长们则为自己的职责和权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明确而欢欣鼓舞。

不同的意见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今后不能直接任免企业厂长而有些失落,;另一个是工会组织对职代会的作用被削减而感到了不满。

前一个问题好说,本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就是与减少“婆婆”干政相联系的。而对后一个问题则需引起注意了。

为此,参加调研的领导们随意抽调了三十个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记录,结果发现除了对生活福利方面议论较多以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基本上谈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三十个企业的职代会七百七十余次的表决都是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