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沉重的帐(1 / 2)

重回之风云路 登山 4068 字 2019-09-26

 孟家兄妹的帐是这样算的。

去年从生产队得的劳动收入是43元,卖鸡蛋的收入是28元,孟凡军的一个初中老师家里盖房子找他去帮了八天工,有意帮他给了他6元钱。这样全年的总收入就是77元。除去父亲看病住院时所借的钱每年要还10元外,今年可供家里支出的就剩下67元。

这67元准备怎么用也经过了详细算计。买衣服和鞋子预计要10元,因为兄妹俩都在长身体,再加上孟凡军经常要去砍柴很费鞋子,这个支出不能少;因为队里分的粮食不够吃,要买一些杂粮来补充,预计要花10元;然后要买盐、肥皂、牙膏、毛巾、草纸、火柴、针线等生活用品,每个月支出2元5角;过年时再多支出5元卖点猪肉和粉条,其它东西就不敢买了。\这样全年总共要花掉55元。还余下12元以备急需。另外原来每年还要花几元的煤油钱,今年因为林海他们来装了电灯,还不知道电费该怎么算。

兄妹俩的一番精帐算得让林海三人是目瞪口呆。三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家庭收入最低的也接近两百元。几人从小到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用为吃喝用度操心。特别是林海,家庭条件最好,前世先是当兵,后来又是亿万富翁,过手的都是几十几百上千万,哪里算过这些生活细账?这兄妹俩活的也太沉重了。

林海感慨的看着兄妹俩,心里想道:“既然我林海来了,从今天起你们的苦日子就结束了。”又想到来此的目的,就问道:“你们的收入比较别人家怎么样呢?”

孟凡军道:“算中间吧。\虽然我和凡英都在挣工分,但我们没有喂猪,不然去掉买糠的钱,一年还可以多挣几十块。有些人家有人在外面工作,日子过得好一些。像那些人口多劳力少的人家,或者是碰到有个灾病什么的,每年分口粮的时候还要往队里倒贴钱呢!你们以后到处一转就可以看到,我们这里大部分人家房子上盖的还是茅草。我们家也是因为你们这次来,大队里帮着换了瓦和接了电灯。有些家里每天的煤油灯就是吃晚饭的时候点一会,吃完饭就上床睡觉。女人的针线活都是白天带到地里,趁歇歇的时候做。”

孟凡军歇了一口气,看了看孟凡英,又接着道:“有一些家里的小孩连小学都上不起,更不要是上中学了。我妈在凡英两岁的时候就去了,我父亲在的时候会篾匠活,白天在队里干活,晚上就在家里偷偷给别人编东西换点钱,每天差不多都要到半夜,这才养活了我们两个,还让我们都上了学。\他是为了我们累死的啊!。我父亲一走家里一点钱也没有了,凡英也只有退学回来干活了。我这个当哥的没本事,对不起凡英!也对不起我父亲和我妈妈!”罢,一双凄凉的眼睛凝视着门外,好像在期盼父母会突然走进来。

那边王晓燕和孟凡英早已抱在一起泣不成声了。林海和许亮的眼眶也湿润了,心里如同刀绞一般。也不知用什么话来安慰兄妹俩才好。

过了一阵,林海试图转移大家悲切的情绪,他问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道:“凡军,你不是粮食不够吃吗?现在你们还有多少粮食?”

孟凡军道:“还有**十斤,过几天就要去买杂粮来掺着吃。\”

“买什么杂粮?”许亮问。

孟凡军道:“就是豆面和红薯干。”

许亮又问:“有没有玉米面?”

孟凡军道:“玉米是粗粮,不算杂粮。要统购统销的。没有粮票买不到,再也贵了买不起。我们家里剩的粮食多半都是玉米面。”

林海问道:“别的社员家缺不缺粮?”

孟凡军道:“没有不缺粮的。连何书记家也要买。去年我分了二百八十斤,凡英分了二百二十斤,有一半是粗粮。”

林海的心一个劲的往下沉。光明大队的条件还是中等的,就连大队书记家的粮食都不够吃。那些差一些的大队怎么办?农村的现实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他又继续问:“那我们三个人的粮食怎么办?”

孟凡军道:“公社把到麦收前的粮食都给你们发到我们这里了。\有三百斤粮食,大米、白面和玉米面各一百斤。”

林海简单一算,平均一个月三十斤,很紧张啊!不过可能知青开始都是这个标准。只有剥削王晓燕了。

林海刚想到王晓燕,王晓燕就话了。她道:“凡军,你们可以暂时吃我们的粮食,先不要去买杂粮。我身上还有几十斤粮票,林海他们肯定也有,等实在不够吃了我们拿粮票去买粮。”

孟凡英赶紧道:“那可不行!你们的粮食我们不能动。我们灶上有两个锅,饭要分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