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先生(2 / 2)

可是,没有机会。

两人主动要求住到这祠堂里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毗邻田野,不与人家接壤。这样,等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人就可以悄悄起床,去野地里练武,发泄一身的气力与愤懑。皇甫少华的武艺本来就不错,一年来与熊浩相互切磋,又长进不少。现在,皇甫少华对于自己,唯一没有信心的,就是兵法。熊浩知晓兵法,但是所学,其实比皇甫少华还要略逊一筹。两人虽然暮夜切磋讨论,却也进步无多。

皇甫少华知道,自己所学,完全来自父亲。父亲如此兵学大家,还失陷在安南,那么依照自己的水平,即使有带兵去安南的机会,估计也讨不得好来。所以,他急切地想要找一个兵学大家,做自己的先生,学一些父亲地方学不到的招数。

今日竟然听到了一个说书先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战例里,表现出非常高明的兵法见识,皇甫少华如何不激动?又差点失态了。幸好熊浩提醒。

好不容易熬到散场。先生却又被请去吃饭;皇甫少华与熊浩也只好按捺住性情,先自己打火做饭。一顿晚饭吃得没滋没味,四只耳朵老竖起来,听祠堂门外的声音。可是人越性急的时候,越是等不到自己要等的人和事。一直熬到二更时分,才有长工扶着醉醺醺的说书先生回来。满身酒气,半醉半醒,哪里说得上话?服侍那先生上床,才说了两句家乡籍贯等闲话,那先生早已沉沉睡去。却留下可怜的两兄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熬到下半夜,两人终于有了几分睡意;确又听见那隔壁房子里先生起床呕吐的声音。两人一激灵起来,跑到隔壁,却果然看见那先生呕吐的一塌糊涂。当下一个烧水一个扫地,服侍这先生醒酒;那先生却迷迷糊糊,说不上两句话,又开始没天没地地呕吐,皇甫少华猝不及防,倒是被吐了一身污秽。强自忍住心中的厌烦感,将先生服侍妥当让他重新睡着,两人才来得及收拾自己。这一折腾,天已经是蒙蒙亮了。

先生一直到日上三竿才醒来。而此时,皇甫少华已经将他的衣服浆洗干净烘干送了过来。熊浩也送上了新熬好的小米粥。那先生见两人如此殷勤,未免有些诧异,也有些歉意,于是吃着粥,三人一起说起闲话来。

这先生原来也是湖广人氏。去岁饥荒,辗转漂流到了两浙,心想天子脚下谋生总稍微容易一些。谁知道自己竟然白白读了那么几年书,连作一个账房先生的能耐也没有。太下贱的活计又不愿做,身份稍微高一点的活计又找不着,很长时间内就是靠人家的施舍过日子,就这么半饥半饱地挨着。

今年夏天到了明州地面。因听说这明州大户康家窑场扩建,正要招能绘画的人来做工,便去碰运气。到地方才知道,原来这康家生意规模大,付的工钱也非常优厚,所以不少落魄的读书人都放下架子来竞争这个活计。自己会的那两笔画,算得了什么?当然落选了,只混了两顿饭而已。夜里睡康家的窑场棚屋里,天热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与一群工匠说闲话。因为读了两天书,肚子里也有一些货色,吹起牛来有的是本钱,倒把那一群没有什么见识的工匠唬得一愣一愣的。说生动了,附近几个棚屋里的工匠都窜了过来。

正说得热闹的时候,命中的福星来了。这康家的公子,最是体恤下人。因为见蚊虫甚多,便亲自送了几床蚊帐过来,以免暂时借住这里的几个工匠还有读书人被咬得睡不着,却正听见了自己在胡说八道。当下就将自己叫了出来。自己心下也是忐忑不安,生怕是因为这么胡说八道坏了这康家的规矩,这少爷公子要是要自己现在就滚蛋,那就糟糕了。这大半夜的,自己到哪里找住的地方?虽然夏天不怎么冷,但是那露水也不好受啊。谁知公子见了自己,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反而很和颜悦色地问自己:“你读过书么?认识字?”自己早就羞愧的说不出话来,只有点头而已。公子就说:“我见过你的画,水平着实不怎么样,我们的确不能用你。但是你却很有口才,如果你放得下读书人的架子,我倒有一个很合适的位置来安排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这可不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吗?自己什么话也不会说了,只有点头而已。公子就说道:“我们新开了一家酒楼,需要一个会说书的先生坐堂。我教你两个段子,你先学着。学好了,你只消每日坐着,中午晚上说上两个时辰的书招徕客人就可以了。饭食酒楼里自会提供,每月三贯工钱,不知你是否愿意?”

说书虽然是下等人的活计,但是到底是不需要体力的。挨饿怕了,自己也不想再挑三拣四,下贱一点就下贱一点吧,于是点头答应了。那公子就将自己带回了家,给自己洗澡换衣服,第二日就叫人送了一篇故事过来,叫自己先练习着。自己练习了两天,全部都背下来了,那公子又过来检查了一翻,点头满意,又交给自己两篇故事。这样练习了大半个月,公子终于将自己带上了酒楼,开始说书。因为自己说的故事与众不同,情节生动曲折离奇,自己又说得生动,三天过后,自己的名气就大起来了,酒楼的客流量也是一日一日往上窜。公子又给自己提高了工钱待遇。

皇甫少华与熊浩对望了一眼,心中略略有些失望。很显然,眼前这位说书先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高人。他的能耐,不过是抑扬顿挫将故事说生动而已,真正有能耐的,是明州康家那位公子爷。

“那么……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要来嘉兴说书呢?”皇甫少华小心翼翼地问。

“我过两日还是要回去的。”先生笑:“我来这里说三日书,是公子允许的。张家家主与康家有生意上的来往,他要借我过来热闹几天,公子也只好答应。说实在的,虽然说三日书能多挣一点钱,我还真不愿意离开明州呢。”

“那位公子爷真是个好人。”熊浩赞叹道:“您也是有道义的。如果是没有道义的人,只怕早就另谋高就了呢,哪里还会记得公子爷的恩惠?只有您与他两人,才能演绎出这么一段故事来。”他不动生色小小捧了这说书先生一下,将话题转到那康家公子身上。

说到这里,说书先生也大感得意,说道:“公子爷当然是好人,而且不但是好人,还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呢!人家都说了,是康老爷乐善好施,感动了上天,上天特意派了公子爷来旺他家的。公子爷到康家才小半年工夫,帮康家做了多少好事?挣了多少大钱?连带着,就这个明州地方,也有不少孤儿寡妇受了他的恩惠!”

“先生,”皇甫少华说话:“我们对那位公子爷,是越来越好奇了。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又有怎样的能耐?明州的孤儿寡妇,又受了他哪些恩惠?”

“说起公子爷的故事来,还真是一段很好的故事呢。我早就想到酒楼上去说了,可惜公子爷不让。”说书先生早喝完了小米粥,将碗往面前一推。熊浩急忙去收拾了。皇甫少华眼睛直看着说书先生。说书先生看他那猴急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不忙不忙。等你兄长回来后再讲。这公子爷的年龄与你倒也相差不多,不过胸中丘壑,却比你强多了。他也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面目比你还俊秀一些,我们明州的人,都不称他‘郦公子’,却都称呼他做‘玉公子’。可惜皮肤黑了些,否则真是有神仙风范的人物。”

“这位公子,不姓康?却姓郦?”皇甫少华听出了什么,急忙问道。

“是。公子姓郦,讳君玉,字明堂。他不是康老爷的亲生孩子,只是一个义子。我初见公子时候,虽然是在黑魆魆的夜里,却也感觉到公子的一双眼睛,异常深邃,就像要将我的五脏六腑全部都看透似的。他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世界上如果真有神仙下凡的话,那玉公子绝对是神仙下凡。”说书先生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说话。

这玉公子,到底是怎样的人物?皇甫少华的好奇心越来越重了。心中急速的盘算:我要怎样才能从说书先生的嘴巴里套出更多的讯息?怎样才能去明州,见见那位公子爷?想办法拜他为师?

说书先生当然不知道皇甫少华与熊浩心中的小九九。在两人有意的套问下,说书先生开始滔滔不绝地说开了:“话说明州府,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大善人康若山。十五年前,康员外去外地做生意,却在雪地上看见了一只几乎被冻死的白狐狸。康员外当下起了悲悯之心,将白狐狸抱起来,用衣服包裹,带回旅舍,喂给食物。三日之后,狐狸渐渐复原;又几日之后一个清晨,康员外走到一个山谷之时,狐狸突然从行李担子中跳出来,目视康员外半晌,突然离去。当时康员外的从人就说:‘这狐狸是有灵性的,员外做善事,狐狸定然重报。’康员外当时也是一笑而罢,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没有想到十五年后,康员外又去那条路上做生意,却遇见了盗贼,将身上的钱物,抢了个精光。康员外自己也得了重病,不过只剩下一口气罢了。正在等死的时候,却梦见有一个少年,走进他的房间,对他说:‘十五年前你救了我,十五年后我救你。’说完就不见了。次日便果然有一个少年帮他结算清楚所欠旅店债目,又亲自给他开方看药……”

皇甫少华与熊浩自然知道,这说书先生的话里有太多的水分。但是接下来的故事,还是将它们吸引住了。听完了故事,两人对望了一眼,心意相通,已经决定,跟随这位说书先生到明州去,到康家窑场打工去!当然,打工只是一个幌子,皇甫少华与熊浩,真正想要的,是去见见那位康家公子,想办法学本事!

皇甫少华与熊浩得知的,是一个被添油加醋的故事。而事实上,孟丽君与荣兰初来到明州之时,所经历的事件,却也是一波三折。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