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之中看到的书评(2 / 2)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可能已经把这文当作同人小说看待。

同人文可以跟原著关系上分为两类,一是借人物,二则是借背景。

显然在作者最开始的序言里就说得很清楚了,借背景抒发自己对这男尊女卑的社会的反抗。正是因为作者的这种初衷,激起了我内心的期待。说到底,孟丽君为我所喜欢,就是因为她代表着为了获得同男性一样的权力,心中的情愫。

简略的勾勒一下原著。(我胆子真大)

第一部分

黄浦和刘家比武争夺孟家小姐->黄埔少华胜利激起刘家记恨起了杀机->皇帝赐婚孟刘两家联谊,丽君花烛潜逃,婢女苏映雪待嫁后跳河自杀->丽君遇贵人化名之后高中状元,入仕途

第二部分

郦君玉娶苏映雪入赘相府->官至右相开武举提拔黄埔少华->黄埔少华凯旋洗清冤案获得王爵->孟家找女黄浦找妻大战N个回合->皇帝想将郦君玉收入宫中……

为什么要划分为两部分呢?

最根本的是从孟丽君的思想认识上看的,最初是大家都熟得掉渣的古装版“秋菊打官司”,为夫守贞。后面入朝高官厚禄,在走到男权社会的高位,丈夫成了自己的门生,感受到了权力的滋味。第二部分中的孟丽君越来越朝着女子独立的思想靠近,救夫不再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发挥自己最大的社会价值。

这就是原著里面的大概,而第二部分里的孟丽君是我最钟爱的。同时才女陈瑞生想表达的思想也在于此,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属。

令我有些失望的“同人”

其实失望这种情绪,并不能代表什么,我没有资格去说《凤》的作者写得不好。我本身也并没觉得这文差劲,相反这文在一些地方满出彩的。

那份失望源于我自己,因为我一厢情愿将它看作“同人”。而失望最具体的体现在于看到一大半就放弃了。

疲惫

全文到了后面,让我觉得很疲惫,有些许拖沓的感觉。最让人费解的就是,第一次为铁穆解危,舍身救男主,最后走得莫名其妙。莫非是为了照原著的构思,高中状元才跑掉?

接下来去西湖会诗前后的情节,其目的更是摸不清。从这一部分开始,我的兴趣就在渐渐流逝。等到了女学初办以及其中那个简化是语言,一呼百应,还影响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到了这阶段,一个想法困扰着我。很多穿越作品里,常常会遇到主人翁带着近代思想去引导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原来这个发明也有“我”一份功劳。

最近更新的章节,大量描写郦君玉仕途经历。她至少是个宰相,甚至成为人类历史上更重要的存在(参照编定《物理》教材的情节)。

不能接受的部分

这篇文之所以失去兴趣了,源于很多地方都不能接受之故。例如:郦君玉写教材,还有那些类似报纸杂志的纸制品,总的说就是那些新生事物。

别骂我思想古板,我不接受并不是因为那些“新东西”不该出现,而是作者似乎低估了古人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哥白尼为何挂?我们那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倒霉的商鞅?作者过多的写出女主在古代的大“智慧”,却忽略的现实这东西。尽管作者是小说世界的神,可是很多东西还是得客观些,至少写一点不成功或者强烈抵制的部分。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