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陆军第九镇(1 / 2)

 三江推荐期间,请书友多推荐支持,谢谢!

--------------------------------

徐绍桢,字固卿。光绪时期中举人。曾赴日本考察军事,1905年任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并不是革命党人,但是在任第九镇统制期间对革命党比较包容并多次包庇革命党人。

山东第二师进驻浦口之后,以顽固著称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调江防会办张勋、缉私营统领王有宏等部旧军群集南京,却只发给新军每个士兵5颗子弹,并不断向新军挑衅。辛亥革命爆发以后,两名满族军官更加企图行刺徐绍桢。最终徐绍桢忍无可忍,率部起义。

如果不是张人骏的过分逼迫,徐绍桢也许不会听柏文蔚的建议率兵起义。

此时起义失败,徐绍桢多少有一些失意,他率队找到何大拿,也多少存了一点投靠的意思,徐绍桢生于1861年,至今已经50岁了,已经没有了年轻人那种冲动,心里有很多顾虑,他又不是革命党人,而且现在投靠革命党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此时何大拿给予他应有的尊重,说不定徐绍桢就会率队加入山东军队。

柏文蔚和范鸿仙都是安徽人,同是同盟会会员,看到南京就要被攻下,心里就有占乱了,心一乱就失去了对何大拿的警惕。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何大拿的第二师也是以推翻满清为目的的革命队伍,断不会拿他们这些革命党怎么样,而且事实也是,在山东,革命党人是可以公开活动的,安全也受到保障,不像其它地方,一不小心就被当地官员拉出去砍头,山东的张山长有时甚至还给于经济上的赞助。

何大拿当然不敢将他们怎么样,他只要第九镇旗下的5000名高素质的士兵。

何大拿拒绝了柏文蔚和范鸿仙要求让第九镇参与进攻南京的请求,他说道:“两位,第九镇官兵奋战了一晚,已经很疲惫了,你们应该休息一下,南京很快就会被我们光复,其实我们第二师之所以这么快光复南京。完全是第九镇的功劳,如果不是第九镇跟清兵打了一晚,拖跨了清军,我第二师也不会这么顺利,因此,光复南京,首功是第九镇!”

柏文蔚和范鸿仙听了何大拿这番话,心中的不畅才略略消了一点,他们一直都有点责怪第二师在他们攻打南京的时候袖手旁观。

参谋长高曾会又解释道:“我们师驻扎在江北,主力也是刚刚才到达浦口,听到第九镇起义进攻南京,我们就马上准备策应,只可惜我们准备的速度不够快,而且渡过长江也是很麻烦,等我们渡过长江,你们却已经撤退了!最后我第二师只好硬着头皮单独发起攻击!好在进展还算顺利,到目前为止,我军已经占领城内的所有制高点和炮台,清兵溃败只是在转眼间的事!”

高曾会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部队在袖手旁观,反而好像有一点责怪第九镇太早撤退,以至于现在第二师孤军奋战。不过好在第二师比较争气,否则非像你们第九镇一样败走镇江不可!

范鸿仙和柏文蔚脸上露出一点尴尬,他们当初不联络第二师,除了因为赵声被莫如聪软禁而生气之外,何尝不是想独自占有光复南京的大功。

光复南京的功劳实在太大了,他们不想自己战斗了一晚,功劳却全被第二师得了去,而他们则灰溜溜地败退镇江。这也是他们一至要返回南京参与战斗的主要原因。

不过,既然何大拿师长承认他们光复南京的首功,柏文蔚和范鸿仙也就不再计较了,两军之所以配合上有一些“失误”,主要是两军联络方面出了一点问题,只要光复南京,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柏文蔚和范鸿仙心里的不快很快就散失得一干二净。

众人下了城墙,来到何大拿的师指挥部,这是一间有几进几出的大院落,里面的参谋人员和士兵进进出出,电话铃声不断,一片繁忙的景象。

何大拿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一般不会太过干涉军事上的具体指挥,像攻打南京这样的小战斗,一般的小事,作战参谋就可以做出决定,作战参谋决定不了的可以找参谋长,参谋长决定不了的,他何大拿一般也决定不了。

战斗已进行到收尾阶段,清军已经组织不起有组织的反抗,导致参谋长高曾会也变得很清闲,有空陪何大拿上城楼吹风。

何大拿带领徐绍桢等三人往里面走去,进到一个房间,警卫再把房门一关,外面嘈杂的声音就消失了一大半。

警卫再给众人沏上茶,何大拿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徐绍桢端起茶杯小品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端坐直了身子,直接进入正题问道:“何师长,不知道贵师是否同意向我第九镇提供一些弹药?”

何大拿放下茶杯,“徐统制,你太见外了,你是我们大帅敬重的人,你开口的事,我怎么敢不答应。”

何大拿面向柏文蔚和范鸿仙转了一转,表示这话也是对这两人说的,“我们张大帅是最坚定的革命者,如果你们看过他写的书《我的奋斗》就会知道,他是一个立场无比坚定的革命党,从小就立志为建立民主自由的中国而奋斗终身,事实上他也一直这么做的。他率领我们多次打败满清的军队,至今为止,已经光复了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四个省份,他最佩服的就是像你们这样一心为革命,甚至勇于牺牲的革命志士,他也一向乐于资助革命事业,只要革命党人有要求,他一定想尽办法满足的,何况第九镇是有功于革命的革命队伍!”

何大拿的话既为张山长吹捧同时也肯定和赞扬柏文蔚他们和第九镇。徐绍桢等三人听得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