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琉球群岛(2 / 2)

医宋 从小不会爬 3259 字 2019-09-25

由于此前宋人尚未现琉球群岛,所以现在琉球岛上的土人几乎没有会说汉语的,倒是有百十个因为偏离航线流落到琉球的日本人或者是他们的后裔,经过二次翻译,双方总算能够勉强交流。出现这种情况,固然与日本距离琉球较近有很大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这几百年中造船工艺与航海技术极其落后,稍大一点的海风便能令他们的船只东倒西歪,自然落难来到琉球的概率就要大得太多了。

而且这些琉球岛上的日本人几乎全是渔民,因为在宋朝时期日本禁止商船出海,所以只有中国海商去日本,却没有日本商人到中国来。可渔民又能有多高的航海水平?这些难民也因此被长期困在比日本更为落后的琉球而无法返乡,探险船队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回家的希望,所以他们都显得异常热情,其中大部分人还主动让妻女给海员们侍寝,而且还是免费的

不过这也由于此时的日本正处于对中华文明狂热崇拜的时期,若论民间的氛围,甚至连盛唐时期的日本也达不到现在的程度。而现在这些日本人又亲眼看到了宋人的高大英俊(相对他们而言,其实海上生活艰苦,大家现在的模样好不到哪儿去。)、海船的高大巍峨、士卒的强悍威武,以及华丽的服饰和美味的食物,一向极为敬畏强者的日本人又怎么会不主动讨好奉承呢?

再加上这些流落到琉球的日本人就算在他们国内也算是地位较低的阶层,就更加谈不上有什么傲骨了,所以才会有主动献上妻女等令詹会龙等人目瞪口呆的举动。虽然心里有些反感,但詹会龙也知道大家都在船上憋坏了,就没有明令禁止,不过他对水手们的品位也着实不敢恭维。相比之下卫军与张子盖那批人就没有那么饥不择食,前者是因为军纪严明,而后者则是经验太丰富,所以这些黑不溜秋的土女根本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不管怎样,有了这些“当地人”的帮助,琉球港的建设进度大大加快了。其间还有一些不知进退的土司率众来袭,探险队自然轻而易举地将他们的进攻粉碎。不过这也给詹会龙提了个醒,要想确保将来前往日本时琉球群岛不致后院起火,还是趁早将不安定的因素铲除的好。

于是,詹会龙在前天刚刚结拜了的大哥张子盖支持下,宣布成立大宋特区琉球军政府,以确认大宋对于琉球群岛的统治权。同时,詹会龙依据赵旉当初教他的“统一战线”理论,选取了那些日裔琉球人作为突破口,开始肃清琉球岛及周边岛屿上不愿意臣服的那些当地人。

那些日裔琉球人虽然在文明程度上要高于当地人,却因为人数太少的缘故,平时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这下有军政府的支持,这些家伙立刻狐假虎威了起来,由于他们连同亲友一起有数百人之多,又熟悉琉球诸岛的情况,在宋军的支持下很快就扫平了所有反对势力。

为了将精力集中于建设琉球港,詹会龙将港区以外的大部分土地都分给了那些有功的日裔琉球人,而宋人则只保留一些条件上佳或者位置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不过所有值钱的物事却都进入了军政府的库房。由于詹会龙自己所谋者大,并没有中饱私囊,所以大家也不敢太过乱来,琉球港的建设资金也因此更为充足。

由此,琉球“以日人制琉球”的早期统治模式正式建立起来。由于日裔琉球人数量太少,若离开宋军的支持,他们根本不可能驾驭为数众多的当地人,所以个个忠心不二;而宋军也因此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毕竟偷袭总是很麻烦的,有“警备队”(投诚琉球人组成的军队,头目大多是日裔,因为当地人与宋人之间语言不通。)的存在确实省心。詹会龙最后能够完美地达成任务,与此不无关系,但也正是因此引了他与赵旉之间第一次激烈的争执

琉球的局势基本安定下来以后,詹会龙便开始准备北上日本,一是为了将船上的大批货物变现,再拖下去那些商人非疯不可;二是琉球港建设的人手严重不足,詹会龙打算去日本雇佣一些,因为听白川恭子说日本的劳力远比大宋廉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