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坚壁清野(2 / 2)

医宋 从小不会爬 3216 字 2019-09-25

“臣知错了。”,王彦不由一阵惶恐,他虽然也堪称悍将,但在面前这个成熟得宛若大人的小孩面前,始终有种说不出的恐惧。王彦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天子之气”,因此对赵旉十分顺从,却不知道这其实不过是人们对于自己不能解释的现象所特有的习惯性恐惧罢了

“你还记得当初你刚到淮西时,孤王对你说的话吗?”,赵旉语气放缓道,“我当时说,将会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那便是到敌后建立广大的游击区,若你可以做到,便是我大宋中兴的头号功臣。这一年多来,淮西境内的山贼基本都被你剿灭干净,而你收编盗匪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我让你带人冒充山贼时,即使是吴唐卿也拿你无可奈何,这还不过是丘陵地区,若是在太行山区,情况也许会更好。然而,哪怕你这些做得再好,若你不能妥善地处理好军民关系,是绝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这次我特意给你留了这个任务,若你能够令我满意,孤王便会放你出山,到敌后去闯出一片新天地!等到功成之日,便是你封王之时!”

王彦作揖退下,赵旉这次给他的任务是将淮西北部州县的农民全部撤入城里,并将所有的粮食全部运走,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晚稻能收割就收割,来不及的便毁掉,同时城外的房屋也全部拆毁,水井全部填平(这是因为赵旉感觉此次胜算较大,要不然他就要让人污染水源了)。

赵旉同时要求王彦不准伤人,也不能激起民变。不过赵旉也许诺说,只要战事胜利,王府将会对百姓因坚壁清野而蒙受的损失予以一定的补偿,全价是不可能的,一般也就赔付一半到七成而已。

由于中国农民普遍将田地看成命根子,王彦的任务着实不容易完成,好在淮西的百姓全都受过金军的荼毒,听说鞑子要来,大部分人不敢再留,乖乖地按照官府的指示躲进城中,令王彦暗松了一口气。而对于那些尚在犹疑的百姓,王彦授意部下将他们直接架走,很快这些人便都认命了,其实他们也早想走了,只是心里实在舍不得而已。

尽管任务还算顺利,但也有极少数的钉子户,死活不肯搬走,更加不准官兵动他们的房子和田地,要不然他们就寻死觅活,甚至连王彦表示私下可以给他们全额赔偿,也被这些钉子户拒绝。大概是因为他们以前被官府坑害过,所以对官府的许诺极不信任。

王彦无奈之下只得放掉那些人不管,反正赵旉也没有过分强求,只要王彦能够将九成以上的农民集中到州县城中,便算是完成任务了。不过心胸向来不怎么宽广的王彦也命人将那些家伙全部记入黑名单,等到战胜金军以后,他再和这些钉子户算帐。

虽然王彦的做法与赵旉心目中的差别颇大,但效果却相差无几,对于王彦后来的报复,赵旉也只是加以限制,并没有怪罪王彦。因为残酷的现实令赵旉意识到,要想改革取得成功,没有臣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而要想确保臣民的忠诚,光靠施恩是不够的,恩威并施才是王道。即使是当年的红军,不也一样搞肃反吗?(笔者并非认为肃反中的做法是正确的,但肃反既然得以顺利展开,证明当时确有这个需要,其引起的恶果,主要是因为程度和方向出了问题。)

在坚壁清野到位的同时,虞允文也率军开始渡过淮河,在此之前他派人向兀术下了战书,要兀术后撤五十里,好让宋军渡河决战。兀术虽然这两年屡屡受挫,但前半生所向披靡而生成的傲气却并未散去,再加上他又听说宋军的主帅居然是个文官,不由更是轻敌,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下来,真的作出了全军后撤十五里的决定。

部将们纷纷劝谏,还有人举出了淝水之战的例子,和眼前的情形极为神似。但兀术平素也常读汉人的史书,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淝水之战的情况与现在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