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适得其反(2 / 2)

医宋 从小不会爬 3385 字 2019-09-25

于是,秦桧便与户部商议,决定以低价(一石两至三缗的价格)从外地购入大批粮食以平抑临安周边的物价,还特别下令泄露消息的杀无赦(真是高明)。可第二天临安的粮价就开始暴跌,显然消息走漏得极快,但直到两个月后,朝廷也没有作出任何决议,而秦桧的回答却是“尚在廷议”,最后不了了之。

原来朝廷此时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钱到外地购粮,何况路上盗匪猖獗,要平安运到行在也不容易,所以这不过是秦桧设下的一次骗局罢了。而由于在此期间粮商几乎将手中的存粮抛售一空,江南的粮价在年内已经涨不起来了,赵构最担心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从此对秦桧更为重视。

除此之外,朝廷在此期间,还利用粮价的巨幅波动大赚了一把,困扰朝廷的财政危机也因此得到了缓解,当然,比起秦桧自己从中赚到的巨额利润,朝廷所得并不算多

赵构自然并不知晓这些情况,即使知道也不会在意,在历朝历代之中大宋的皇帝对官吏贪污是看得最开的。尽管如此,反对赵构重用秦桧的人着实不少,毕竟他带着老婆平安逃出金营这件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不光是那些清流,即使是赵构的身边,也有人提醒他不可轻信。

才人吴芍芬虽然现在的品阶和地位还远比不上母以子贵的潘贤妃,但却已经是赵构最宠爱的嫔妃,而赵构考虑到她聪明能干,远胜脑中只有儿子的潘贤妃,便让她暂管**。这位未来的皇后也对秦桧多有怀疑,劝谏道,“从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到楚州二千八百里,不但要跋山涉水,路上也总有盘查询问,那个秦桧手无缚鸡之力,怎么能杀死监守人员,一帆风顾地南归?就算是跟着挞懒的军队南下,军中戒备更严,又怎么能带着妻子一同逃出呢?而且他至今都没有作出解释,难道官家您没觉得可疑吗?”

“被俘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不愿提我也不好勉强,秦桧忠朴(一开始说真话的作用真大)过人,是少有的佳士,现在又将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着实难得,我怎么可以因为一些不确切的臆测,而弃置不用呢?”,赵构笑着摇了摇头,但脸色也有一点异色,“只是他那个‘南北’之论,实在令我头痛”

就在这时,一直沉思不语的赵旉突然大叫一声,“我明白了!”

夫妻俩不由被吓了一跳,赵构虽然知道儿子有沉思的习惯,还是有些担心地摸了摸他的额头,确认没有烧后才松了口气。这个年代有天花等多种不治之症,要将一个小孩平安养大,即使是在宫里,也不容易啊!

赵旉这些天来一直在想那个“南北”之策,实在想不通秦桧这样一个聪明人怎么会说出如此明显的馊主意,难不成他当赵构是傻子不成?直到赵构刚才再度提及,赵旉才突然来了灵感,想通了其中关键,原来秦桧那样做是为了试探赵构的底线。

如果赵构连这样的条件都能接受,其内心的怯懦可想而知,就算他再怎么雄才大略,大宋都绝不可能中兴,秦桧也就会铁了心当百分百的内奸。而赵构无论如何都不愿将命运交给敌人支配的表现,应该是令秦桧作出了继续观察的决定吧?意志力并不出众,但却能死守底线的情况下,能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但才能却不像性格那样容易作出准确判断,只能慢慢来了。

当然,这些只是赵旉的推测,实情如何,只有秦桧自己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