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辅食选择(2 / 2)

医宋 从小不会爬 3456 字 2019-09-25

在没有标准刀具制模的前提下,工匠们只能勉强靠手工做出不到一指长的铅笔,这显然达不到赵旉的要求。而现在赵构却要求他们三天交货,这等于是宣判了他们的死刑,想到家中的老婆孩子,这些大老爷们儿纷纷抱头痛哭。这时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年轻工匠却难得地主动开口说话了,“韩叔,我有个办法,不知道行不行”

赵旉接过“铅笔”样品后,脸上显出怪异的神色,立刻喊来工匠一问,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赵旉对自己差点害死他们感到非常抱歉,不过这些工匠急中生智的创意也令他喜出望外,木杆铅笔他们没能做出来,却意外地制作出了某种程度上的“自动铅笔”,这简直令赵旉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原来,那位姓王的年轻工匠心想,既然铅笔无法做长,不如干脆短一点作为笔头,然后加上另做的长杆,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而赵旉受此启,便要他们制作出统一规格的笔头和笔杆,笔头以铅芯为主、辅以与笔杆结合固定的简易结构,而笔杆则以细竹管作为材料,并统一规格,这样笔杆够长利于书写,而铅芯用完则可以直接更换笔头,不但非常方便,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十天之后,可供实用的铅笔终于试制成功,而两样重要明也随之出现,那就是圆规(其实中国古代早就有了,但因为炭芯硬度不够,画圆很不方便,而且结构也比不上近代圆规合理,精确度与实用性要差得多。)与量角器,这两样明迅传播开来,促进了南宋工程学(其实在宋代主要也就是木工和石工)的进步。

知道自己心情不佳居然差点害死人之后,赵旉不得不开始学着伪装自己,但这一次身为皇帝的赵构再次表现出对生命的不尊重,令赵旉的心情愈加沉重。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哄儿子开心,赵构不惜冒着被御史们轰炸的风险,为赵旉搞来了很多此前根本没有吃过的各色美食,这便为赵旉进一步修正营养方案提供了很大方便。

藉着这个机会,赵旉确定了自己主食以外最重要的四大特殊辅食,其代表性食物分别为海带、肝脏、血和牡蛎,而蔬菜水果虽然也很重要,却因为每天都吃,所以反而不必特别重视,只要吃得杂一点即可。

这四大特殊辅食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肝脏,因为其中富含人类必需的大多数微量营养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肝脏不宜多吃,一周一次即可,当饭吃的话会中毒。其实酵母粉与肝脏类似,而且营养更为丰富全面,只是那难吃的程度也令人毛,所以赵旉连想都没想。

光靠主食、蔬菜水果和肝脏,还是有几种微量元素的摄入不一定能得到保证,其中铁这一微量元素是大家都知道的。缺铁会导致贫血,这对小孩来说自然是很不利的,而补铁再没有比血更好的了,主要是吸收率高,一周一到两次足矣。其实光靠肝脏中所含的铁质也勉强够了,但只要不标,多点总比少点好,何况上辈子赵旉就很喜欢吃。

而中国人虽然普遍缺钙,但以赵旉现在的年龄,食物中奶类(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奶牛,但牛奶羊奶并不难吃到,只是价格贵一些罢了。)是不缺的,再加上古代没有纯净水,饮用水中普遍含钙不低,光靠饮水就可以满足半数需要,所以对食物中钙含量的要求反而没有后世那么高。

古代没有碘盐,所以缺碘相当普遍,这不但可能引起“大脖子病”,而且会使幼儿育迟缓、智力低下,虽然大宋南渡以后的几处行在都距海不远,海产品的供应相当丰富,按理说不会缺碘。但海带中含碘量极高,一个月甚至半年吃一次即可满足需求,这显然是更为方便的解决方案,就算自己用不到,日后也可以用在内陆地区的民众身上。

尽管因为前世过敏体质的缘故,赵旉有些讨厌海产品,但有一样是再讨厌也得吃的,那就是牡蛎(还有生蚝等多种别名)。因为牡蛎中的锌含量远远出其他食物类别,而锌的摄入量对两方面影响极大,一是神经系统,即智力育;二是生殖系统,即**官的育,很明显都是要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