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皇家科学院(2 / 2)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4989 字 2019-09-23

这种属于典型倒贴钱的科学研究只能由官方组织或者非盈利组织扶持!

而这也是林哲成立皇家科学院的最大原因,虽然目前皇家科学院里的很大项目还是皇室产业的各大企业提供资金的应用性项目,但是也有诸多皇室直接提供经费的纯理论研究。

其中的物理学、数学、化学就是重中之重,另外医学、地理学、农业等也是次要项目。

皇家科学院的研究一般都是和帝国大学、江南大学以及各大企业的研究室进行合作,很多都是这些机构的教授以及高级工程师等。

苏志才作为第一个回国的留学生,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科研型的人才,所以他是不可能被安排进行官场的,而是被安排到了帝国大学,担任物理学的老师,在授课之余,他还在皇家科学院的资金扶持下,正式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电磁学的研究室。

可以预料的是,后续苏志才这一生基本上是和科研离不开关系了。

和苏志才这种科研人才不同,一起回国的韩庆升却是一个外交官,一个政客。

他回到南京之后,林哲并没有把他继续派往英国担任公使,而是因为他在欧(www.vkzw.com)洲的丰富任职经验,直接让他担任外务部协办大臣,兼任外务部欧(www.vkzw.com)洲司司长,主要负责欧(www.vkzw.com)洲外交事务。

帝国驻英国公馆由原外务部欧(www.vkzw.com)洲司司长前往英国担任,同时外务部也是正式往帝国驻巴黎使馆派遣了首任公使,是为原帝国驻伦敦副领事。

同时由于上半年帝国和比利时、德国、荷兰等多个欧(www.vkzw.com)洲国家的商贸谈判正式达成,并正式签订了贸易等相关友好合作协议,这些通商协议基本上都是正常的商贸条约,帝国对上述国家开放现有的通商港口,而这些国家也正式对帝国开放市场,并承诺对生丝、瓷器、茶叶等中国传统出口商品降低一定幅度的关税。

截止到1860年八月份,帝国已经和除了俄罗斯外的大部分欧(www.vkzw.com)洲国家达成了相关的商贸协议,并陆续建交。

不过帝国虽然和他们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考虑到帝国的外交人才实在不多,而且目前来说和帝国有较多外交联系的只有英国、法国两国,考虑到东南亚地区的话,那么有部分联系的只有荷兰、西班牙,至于德国比利时、挪威、丹麦、瑞典、奥匈等国家的外交联系是相当少的。

为了降低欧(www.vkzw.com)洲方面的外交维持成本,降低外交人员,所以帝国除了在伦敦、巴黎设立了正式的公使级别的公使馆外,只在德国、荷兰、西班牙三国设立了小规模的办事处,平日里只有两三个人驻扎而已。

而上述国家的外交人员,即除帝国驻法公使乃是独立机构,直接向帝国外务部负责外,其他国家的外交事务一律由驻英公使监管。

除了欧(www.vkzw.com)洲,帝国还在美国纽约设立了公使馆,驻美公使除了处理对美事务外,对墨西哥以及美洲其他国家的外交事务也由该公使监管。

目前帝国外务部只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设立了公使馆,另外在少量欧(www.vkzw.com)洲国家设立有办事处。

之所以没有在每一个建交的国家都设立大使馆,还是因为目前帝国合格的外交人员严重缺乏,外交经费也不是很足有关。

这年头的外交官其他先不说,首先你得会法语啊,这法语乃是当代通行的外交语言,此外除了法语外多少也得懂点当地的语言,比如在德国从事外交事务,不会德语说得过去吗?

而帝国里懂的外语的人才并不多,而且多数都是只会英语,比如上海那边很多和外贸接触较多的行业,比如说生丝行业,很多人都会英语,所以让他们说一口伦敦腔的英语,但是你要是让他们说一口标准的巴黎口音的法语,那就是相当难的。

毕竟如今英语的覆盖面远远要超过法语,但是让人相当郁闷的是,这年头的外交标准语言却是法语,外交官在公开场合里一般都会用法语交谈的,哪怕是当代世界老大英国的外交官,他们也是说法语的。

国际谈判里,你要是说一口英语的话,是没人搭理你的!

法语人才短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职外交人员的缺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