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二百三十五章不是复刻,而是超越!帕森斯的想法并不是特例。</p>
在华人数学家大会结束以后,全世界有很多媒体都做出了报道。</p>
报道中详细说明了王浩的新成果,也就是以构造单元素导体内的微观拓扑形态,来侧面的对湮灭力的作用方式进行描述。</p>
这是湮灭理论出现以后,第一次完成相关的数学构架。</p>
同时,王浩还利用构造出的数学内容计算出,粒子对撞实验中出现的“数据缺失“波动,等于是第二次对实验进行了预测。</p>
很多学者顿时对湮灭理论产生了兴趣。</p>
他们中有的和帕森斯的想法一样,也是为了能申请到更多的经费,有的则是非常感兴趣,觉得找到一个新方向进行研究。</p>
其实,为了经费去做研究,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p>
科学家也是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p>
大部分科研人员做研究并不全是兴趣爱好,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科研人员,他们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选择更容易申请到经费的项目。</p>
有了经费,才能进行后续研究。</p>
另外,许多的学者也看到了湮灭理论的潜力,一个有潜力的新领域,就会变得非常吸引人,因为新的领域更容易出成果。</p>
最初的弦理论就是这样的。</p>
弦理论最初出现,是为了对于粒子对撞实验中发现的大量介子进行解释,理论的发起人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p>
在粒子对撞实验过程中,物理学家们发现介子的自旋和重量,存在一个非常简单的线性关系。@精华\/书阁·无错首发~~</p>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根据实验结果“猜“出了一个方程。</p>
后来其他物理学家,对于维尼奇亚诺的方程进行了解释,他们假设存在比粒子更小的基本单位--弦,他们计算弦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重新构造出维尼奇亚诺的数学公式。</p>
这就是弦理论的雏形。</p>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弦理论无疑是一个全新的理论,理论很快就被拓展出开弦”、“闭弦”和“超弦”,主要都是用来描述一类叫作“玻色子”的粒子。</p>
后来到了80年代末,内沃和拉蒙一起做出了贡献,把弦论覆盖范围扩展到了费米子,也就是超弦理论。</p>
这样的弦理论,已经可以解释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基本粒子,并成为物理的大统一理论。</p>
再后来就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爱德华-威腾,根据研究构造出了更进一步的M理论,实现了弦理论的第二次革命。</p>
从弦理论的发展历史就能发现,从最初出现弦理论到理论的完善,发展速度是非常非常快的。</p>
在最初的二十年、三十年时间里,很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参与到了弦理论的塑造工作,让理论得到一步步的快速完善,他们也有了一个个的成果。</p>
最近的二十年,弦理论几乎没什么发展可言。</p>
偶尔有一些小成果,也很难再引起多大的注意,即便被认为弦理论第一人的爱德华-威腾,在弦理论的完善方面,也同样没有太过突出的成果。</p>
毫无疑问,弦理论的研究已经陷入了瓶颈。</p>
湮灭理论则是最新的理论。</p>
和弦理论相比,湮灭理论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理论的研究,对实验进行验证,甚至计算出粒子对撞的结果,就说明湮灭力很可能是存在的,湮灭理论也很可能是正确的。</p>
去研究一项正确的理论,肯定会拥有巨大的潜力。</p>
当然,相比弦理论来说,湮灭理论的问题也很明显,它不是大一统的理论,无法去解释复杂的粒子问题。</p>
它出现的目的,只是引入一种叫做“湮灭力“的微观力,而理论的一些定义和解释,似乎和现有的微观物理体系毫无关联。</p>
在离开陵城回到嗬兰后,迪迪埃-马约尔接受了。</p>
第二百三十五章不是复刻,而是超越!</p>
记者采访,他说起了华人数学家大会发生的事情,对于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都表示了一下赞叹,随后,他对弦理论和湮灭理论的差别进行了解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p>
“弦理论的目标是解释所有的物理,实现物理体系的大一统。”</p>
“湮灭理论,主要目的是把引力引入到微观物理体系中,湮灭力就是引力的微观表现形式。理论中增加了一个质量和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但也没有更多解释了。”</p>
“在我的理解里,湮灭理论是现有微观物理体系的一个补充。”</p>
“至于和弦理论底层定义的冲突,我认为这种表述并不准确。首先,弦理论只是一种物理解释,首先要证明弦理论的正确,才可以用“冲突,来说明它和湮灭理论的关系。”</p>
作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迪迪埃-马约尔无疑支持湮灭理论。</p>
原因很简单,湮灭理论能预测实验,湮灭力的存在,未来很可能得到验证。</p>
弦理论,就很难说了。</p>
如果只是从理论角度上出发,物理学界都是能够接受的,微观物理领域向来都是如此,哪一种解释更合理就会用哪一种。</p>
在微观物理体系中,弦理论在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上,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黑洞、早期宇宙、凝聚态物理,等等,都有弦理论解释的应用。</p>
同时,弦理论的研究还促进了纯数学研究的发展。</p>
所以两个理论是否冲突,多数学者看来并不重要。</p>
好多物理学家对于两个理论的理解都是如此,也就让一些弦理论的学者们勉强接受了。</p>
其中肯定不包括保罗菲尔-琼斯。</p>
保罗菲尔-琼斯的世界观里,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他无法一起接受两种定义冲突的理论。</p>
在回到了加州理工大学后,保罗菲尔-琼斯重新坚定了信心,他开始认真研究起了湮灭理论。</p>
“湮灭理论,一定是有问题的!我一定可以找出来!”</p>
保罗菲尔-琼斯非常认真。</p>
他也和帕森斯一样,追本溯源的研究起湮灭理论,研究起超导定律、王氏几何以及微观形态拓扑过程,等等。</p>
于此同时。</p>
王浩已经回到了西海大学,他只等了两天就等到了比尔卡尔。</p>
比尔卡尔也同样对于后续研究非常感兴趣。</p>
事实上,比尔卡尔早就想来西海大学了,他发现自己在水木大学做研究,根本就没有任何进展。</p>
当和王浩一起研究的时候,他就感觉脑子里都是灵感,仿佛是回到了三十几岁时,科研的最巅峰时期,而自己一个人做研究的时候,感觉是完全相反的。</p>
另外,他对于微观形态半拓扑的研究也非常感兴趣。</p>
王浩、林伯涵以及比尔卡尔,三人组重新凑在了一起,他们马上就进入到专注的讨论研究中。</p>
王浩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给出侧面的定义。”</p>
“之前我们想用一个方程或几个方程,来把微观形态表示出来。但我仔细想了想,这根本不实际。”</p>
其他两人听着点头。</p>
王浩继续道,“我们可以进行分模块的解析,并且给出侧面的定义,以定义来配合方程去实现半拓扑的构架。”</p>
简单来说,就是一口气吃不了胖子。</p>
面对如此复杂的几何体系,绝对不是一个方程解或几个方程能够覆盖表示出来的。</p>
在有了具体方向以后,他们就开始从最简单的“双元素,以及‘三元素,进行研究,后来发现逻辑上还是太复杂,王浩又找了一个人加入到研究组。</p>
罗大勇。</p>
在研究复杂性问题的时候,找罗大勇来处理数学逻辑问题,肯定是没有问题的。</p>
三人组,变成了四人组。</p>
。</p>
第二百三十五章不是复刻,而是超越!</p>
王浩担任组长。</p>
林伯涵负责拓扑学的问题;比尔卡尔负责代数几何的问题;罗大勇则会在数学逻辑问题上给出意见。</p>
他们的研究基地,直接设立在梅森数实验室的主任办公室。</p>
当研究太过于投入的时候,他们甚至都开始废寝忘食,结果还要其他人帮忙送饭,于是相对清闲的张志强、朱萍,接手了送饭相关的工作。</p>
张志强非常的郁闷。首发更新@</p>
之前王浩、林伯涵以及比尔卡尔一起研究的时候,他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对方研究的是专业的数学问题。</p>
现在罗大勇加入进去了,他就感觉有些郁闷了。</p>
张志强一直都觉得,综合楼办公室里,他和罗大勇是“同等地位“,而现在他发现还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非常的大。</p>
罗大勇可以加入王浩的研究组,而他只能和朱萍一起负责送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