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得到秦帝嬴嗣嘱咐的张说,略是小计,便将两位大佬请到了幽然溪涧,然后两方欺瞒,终得一唔。
当然,这其中有没有白颜与百里兑的顺水推舟借坡下驴,外人不得而知。
张说只当两位大佬原本就是有气,但好歹领会天子圣意之后,稍有缓和,哪知道两人一个只顾着喝酒,另一人想尽了办法挖苦嘲讽都不领情。
这让身为调停人的张说有苦说不出。
你们两位老爷哦,好歹识相点、配合点,能少几斤肉你们最终能不能将相和,并不是这次会晤的重点,重点是你们表现出来的态度,会让京城那位,产生怎样的想法,对你们产生怎样的具有实质性影响的印象那还怎地如此不开窍
百里兑是蜂房的养蜂人,更早的时候,他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骊山学宫里面度过的。他的父亲是骊山学宫的祭酒,后来因为“妄谈国事”被某位王爷借口杀死。其实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知道,那位王爷之所以要弄死百里兑的父亲,是因为看上了他父亲的第三房小妾。百里兑的父亲一共也就三房小妾而已,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不久之后就死了。
这件事如今知道的人很少,但作为盘亘大秦朝堂近百年张家的嫡长子,张说还是知道一些的。于是他很能够明白,白颜的那句“无稽之谈”,杀伤力是如何的大。于是张说很担心。
这个担心并非是夸张之谈,因为张说同样知道,在百里兑担任蜂房养蜂人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当年那位已经死去的王爷的家人,一一死于非命,无一幸免。这一桩滔天血案,长安刺史换了三拨,都没能查出来。而端坐于皇座上的那位,父死子继,也保持了最大程度的沉默。
所以当张说敏锐的发现百里兑这一口酒比平常要多些的时候,心就提上来了。
所幸这时候,那对只会“无稽之谈”的骊山学士也气喘吁吁的爬到了半山腰,停下来开始歇息。
“哎呀”张说一拍大腿说道:大司农这样个喝法,一壶酒可撑不到山顶,可惜今天我没有带酒,否则还可以借大司农半壶。”
百里兑一笑,说道:“少府大人又不知道老夫喜欢什么,酒不好,老夫不喝。”
“哼,老夫极少喝酒,倒是看你喝了几十年酒,却也不知道你到底喝的到底是哪口马尿。”大将军白颜一脸鄙夷。百里兑一脸无所谓。
张说心里松了口气,看来两人还是知道分寸的,知道顺水推舟。这是个好兆头,心知今天可能凯旋的张说心下一阵轻松,随即后悔刚才拍在大腿上的一巴掌重了些。虽然确实引起了骊山学士们的侧目,但早知道两位老人家如此“识相”,随便做个样子就行了嘛现在拍的这么疼,偏生还不好意思挠上一挠。真是难堪的紧。
登上了山,骊山学士们自顾自进行一季一行的辩论,张白司马三人旁听。张说清楚的记得,上次是王霸之辩,霸道赢了王道,在朝中引起震动。这回利义之辩倒是不会存在太大的分歧,只是张说想知道,利义选择并不绝对的情况下,先利后义还是先义后利,究竟谁能够占上风。
骊山学宫的辩论,向来总能在秦国引起轰动,就是在国外,也能够引起重视。因此这几年不乏有宋国甚至是晋国的儒生入秦,想要见识这辩难,只是学宫的辩难向来在内部开展不对外公开,而且地点也随学宫大祭酒心情而定,外人根本无缘见识。
这不,得知学宫辩难在即,长安城上个月就涌进了不少外国士子,只是注定白跑一趟。
张说对于大祭酒的随心所欲一向不怎么喜欢,除了这一次,大祭酒实在出过不少昏招。比如就曾经有一次,关于文武张弛的辩论,地点就选在了东北的吴默山那里正在打仗。为此北军特地抽出一支数百人的骑兵寸步不离的守护,很是让人诟病。只是那一回的结果不言而喻,文彰胜武功,赢得水银泻地。
张说听着这大秦最有学问的一小撮人在山顶上高谈阔论,人人争相发言辩解,或深思或激愤或笑而不语或热烈奔放。
没人注意到这位张少府的眉头微微结郁。
利义利义,舍生而取义,如今这大秦读书人的精华,在利义先后的取舍上,唇枪舌战好不热闹。
要知道当年孟夫子说,舍身取义啊。
想到这里,张说不禁想到了某个让他很憎恨的人说的一句话。
当人们在讨论捡到的钱应该留下来还是交给失主的时候,孔夫子路不拾遗的大同梦,就已经彻底破了,再无重现的可能。
...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