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过中秋节啊?”表舅出题了。
“吃月饼。”我答。
“你就知道吃。”二姐说。
“他答的对。”表舅对二姐说,鼓励我说:“还有呢”
“赏月啊。”我脱口而出。其实,我还真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一时概括不好,就想起什么答什么了。“还有作诗”
“答对了。奖励你吃月饼吧。”表舅给我一块大个月饼。
我咬一口,是肉松馅的,好吃极了。
表舅告诉我们:“中秋这一天是月亮最大最圆的一天了。中秋节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读吟诵古代赞月的诗歌,还有赏月作诗词。”
“赏月、作诗、吃月饼。我都答对了。”
“还吃水果呢?”大姐说:“这是丰收的季节啊。”
表舅说:“关于赏月的诗词,太多了!我们聊聊这方面吧?”
大姐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二姐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爸爸说,你们忘了小时候教给你们背诵的李白的诗《静夜思》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舅说:“这是唐诗中的经典,只要提到咏月诗,这首诗是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特别是一到中秋佳节,这20字就会被拿出来吟诵。”
“但这首不是中秋节写的诗。”我说。
“谁告诉你的”表舅追问我。
“我们老师说的。”我答。
“你说对了。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并非中秋节当天所做。”表舅把月饼装盘切块放桌上让大家吃。接着说:
“秋天莫名的伤感,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寂寞,思念家人,难以入睡。于是,有了此时此刻的灵感,一首传世经典,妇孺皆知,流传至今。在中秋佳节之际,读此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表舅说。
爸爸提议大家都举杯喝酒吧。“为了中秋节阖家团圆!”我们都积极响应干杯。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朗诵宋代苏轼专门吟咏中秋节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表舅夸我:“朗诵的不错嘛。”
“他作词前作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你知道丙辰中秋是那一年吗?”
我回自己屋,迅速查到了“丙辰中秋”,就是1076年9月21日。
表舅夸我:“学习有进步,知道用功了,还知道用工具书了。”
我说:“我还在学校朗诵这首诗获奖了呢。”
表舅提议大家安静:“让他为大家朗诵这首诗,就和在学校演出时一模一样。”
我欣然接受了,借着酒劲,站起身,深深呼了口气,开始朗诵: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慷慨激扬的表演完了。大家为我热烈鼓掌。
我说:“我借此机会,谈中秋,念亲朋,祝福大家中秋节快乐!”
表舅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起立一起干杯。
这真是难忘的一次中秋节家庭聚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