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龙场驿站(1 / 2)

 王阳明和娄佳走出武陵山进入了贵州地界,贵州群山如笋,碧水流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经过此次生死劫难,两人更是情深意重。

两人一路按照官府的指引走了三五日,来到官文指定的龙场,只见四面环山,山脚零星村落,四处并无驿站;两人来到一破茅草房前,看着茅草房四面漏风,顶盖欣了一半;门口栓着一匹马,骨瘦如柴,苍老无力;有一老头,衣衫褴褛,满脸沧桑,有气无力的蹲坐在门口。

王阳明上前作揖打听道:“老人家,请问到龙场驿怎么走?”

“这就是。”老头手指指地下,有气无力道。

娄佳惊道:“是不是弄错了?驿站应该有很多人,很多马才对呀。”

“没有错,这就是朝廷设立的龙场驿站,一人一马一草棚。”老头缓缓道。

王阳明和娄佳惊讶的面面相觑,王阳明赶紧拿出朝廷文书递给老人家。

老人家接过文书看了看道:“你们终于来了,要是再晚些日子,怕是我这把老骨头都要留在这里了,现在我终于可以回归故里了。”

“老人家,您老家是哪儿的呀?”王阳明急忙问道。

“山东的,二十年前犯了错才被发配到这里,来的时候一家三口,现在就省我一人了。”老人家接着又道:“小兄弟,能被发配到这里,看来你犯的错也不小啊?”

“是的,我得罪了刘瑾刘公公。”王阳明回答道。

“那就自求多福吧。”老人家说着招了招手道:“来来来,我给你移交一下东西。”

老人家走进草棚里拿出一个包袱,打开里面的印章、账册、来往记录等,王阳明看着老人家,心里五味杂陈,接过包袱。

“这些东西交给你后,我就可以放心启程了。”老人家道。

“老人家,你老家这么远,怎么回去呀?”王阳明追问道。

“就走路回吧,一把老骨头了,走到哪里算哪里,人总是要落叶归根的。”老人家道。

“老人家,这锭银子您拿着,路上做个盘缠。”王阳明从怀里掏出一小锭银子递给老人家。

“不用了,我已经垂末之年,用不着银子了,哪天走不动了,直接往地上一躺就算到家了,你们还年轻,以后用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老人家边走边说。

王阳明看着老人家缓缓的走出草棚......

王阳明接过了老人家移交的驿站物件,送走了老人家后,和娄佳两人开始修理茅草房,打扫驿站,虽说是驿站,其实就是一半边都漏雨的破草棚。还好两人出来也带了些银子,请求当地的一些彝族和苗族居民一起重新搭建了驿站,经过一两个月的时间,王阳明和娄佳克服了种种困难,总算安顿了下来。

一日,当地一些苗民的小孩来到驿站玩耍,见王阳明在写书信,小孩见到了十分好奇,就指着手上的毛笔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呀”

王阳明看了看小孩道:“毛笔呀。”

小孩道:“毛笔是干什么用的?”

王阳明道:“写字呀,写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