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鼓手罗正(1 / 2)

路过大唐 松枝包子 0 字 2022-10-01

 木方一共选了三首曲子,他认为刚开始不宜过多,大家需要磨合,等大家都配合默契以后,再慢慢排练新的曲目。

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三个人的乐器都已演奏熟练,于是开始进入合练,也就是一些细节的调整,顺利程度出乎木方的意料,通过大家的努力,仅仅三天合练就已经非常娴熟。

但是木方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回想后世乐队的组成,对,是鼓手!缺的就是鼓!

没有鼓声那横扫千军的气势,以及扣人心弦鼓点,整体的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就同时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鼓怎么来?这一点得益于后世小视频的启发,既然塑料桶、盆碗、锅盖等等都能组成一套鼓,那木方就有信心捣鼓出来一套。

剩下的就是鼓手的问题了。

木方和几个人说了这件事儿,对于鼓手,大家都提不出人选,因为这种鼓别说见了,想都想象不出来什么样,但是在如何制作鼓上,木方提议买一些原材料比如牛皮、竹木板、铆钉.....自己制作。

结果印证了贫穷限制了想象这句话的真实性,张一白和他父亲说了这件事,两天后,一驾马车拉着两个做鼓的工匠还有各种原材料来到了,一切听从木方的指挥,想要多大的,什么样的,总而言之一句话,什么时候满意什么时候结束。

而且两个工匠非常专业,木方本来对架子鼓也是一窍不通,只是按照记忆来照葫芦画瓢,但是没想到简单的提出要求,对方就能制作出差不多的成品来,终于捣鼓了五六天,一副新的架子鼓产生了,

由木架、大小不一的九个鼓,还有两面锣组成的,木方试了试很满意。

除了自己没人知道什么样,这活还能不好干吗?

但是鼓手却成了一个大问题,木方和张氏兄妹三人根本不会,王绩大哥倒是可以试一下,但是乐队少了琴更加不行。

大家一筹莫展。

第二天,几个人正在排练,谁都没注意一个化缘的和尚从门外走了进来。

等发现时,和尚已经走到了近前,几个人停了下来。

“阿弥陀佛!各位施主,贫僧路过此地,饥饿难耐,希望慈悲为怀赏口斋饭,如当可以,能否留宿几日?善哉善哉!”和尚单掌合什,深鞠一躬。

和尚并不大,也就是十八九岁的样子,一身灰色僧衣,黑布鞋,绑腿;身材消瘦挺拔,面容也是清瘦。

对于和尚的出现,大家都有所怀疑,因为正常的化缘肯定要去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而这里几千亩土地内就只有这一个农庄,如果不给吃的岂不饿死?

“贤弟,看上去眉清目秀、面色和善,不像个坏人,也有可能是路过吧!”

王绩小声说道。

木方也拿不准,如果仅仅是要点吃的,给他就是了。但是借宿这个理由太牵强了,再向前行十多里就有村庄了,干嘛非要在这里借宿呢?

难道是为了鸽子而来?但是一个靠化缘为生的和尚,怎么可能会养信鸽?而且信鸽要经过长期训练的,况且和尚年龄不大,很难将他与信鸽联系起来。

木方觉得不对劲,张一白自然也看出了问题所在,命下人给他拿了几张饼,几个鸡蛋,还有几十文铜钱。

“实在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没有闲置的寝室,还请师傅另觅他处。”

和尚接过来,又深鞠一躬“多谢施主,打扰之处请多见谅,贫僧告辞。”刚要向门口走去,看见了立在一旁崭新的鼓架,鼓架旁还有一把櫈子。

和尚又回过头。

“刚才贫僧在外路过,听见此处歌声乐器声异常美妙,心生向往不由自主的就走来这里,贫僧对乐律略懂一二,此等仙乐为何没有鼓声,如加鼓声岂不更加妙乎?”

乎什么乎!连你一个和尚都能听出来加上鼓声更妙,我们又不傻,谁不想更妙呢!木方心里来气,本来就是痛点,用得着你来撒盐嘛!

搞得你会敲鼓似的!

“贫僧曾经对鼓有研究,可否让我一试?”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不置可否。

令人没想到的是,和尚没等众人同意,拿起鼓槌坐在凳子上,抬起头闭着眼,忽然落锤,咚咚砰砰地敲了一顿,足足有好几分钟。

节奏流畅,落点精准,磅礴大气,摇头晃臂。

这哪里是一个和尚!

众人痴呆了,尤其是木方。

他甚至有种错觉,不应该让我穿越到大唐来,而是应该把这和尚传送到后世去,打鼓天才啊!

“方哥哥,敲得对吗?”

木方葫芦下脑袋“发卡,太对了!”

“发卡是什么意思?”张依然扬起小脸,撅着红唇。

木方觉得心里突突“就是非常好的意思!”

“那我以后也能发卡了?”

“.......”

木方心中瞬间飘过造孽的声音,但是内心激动之情犹在,招手“来来来!”

和尚以为叫他,站起身。

“不是你,绩哥,白弟你们两位过来!”

几个人不放心,专门走到门外。